技术培训工作总结5篇

时间:2023-03-15 作者:Animai

写好工作总结在工作上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从而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益,只有认真反思自己的工作情况,我们才能写出有意义的工作总结,以下是总结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技术培训工作总结5篇,供大家参考。

技术培训工作总结5篇

技术培训工作总结篇1

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20xx年县农委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养殖业方面9个村培训工作交给畜牧局实施。为扎实做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确保按质按量完成培训任务,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各项目村实际,畜牧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效

按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要求,我们以村为基本单元实施,重点在9个村培训专业农民360人。由于各项目村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11月底,县畜牧局累计进村办班135场次,培训基本学员360人;现场指导5400人次,均完成进度任务的100%。

通过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培养了一批观念新、懂科技、技能强、善经营的养殖生产能手和致富带头人,促进了养殖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的推广,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了“一村一品”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一)培养了一批学以致用的专业农民。

我们在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时,对培植专业农民进行重点指导、重点培养、重点扶持,帮助解决生产和技术难题,促进他们发展壮大。9个项目村参训农民,85%的学员掌握了1至2项实用技术;10%的成为当地科技致富带头人;10%的成为当地养、加和营销大户。

如雨坛乡新民村水产专业基本学员张文才,通过项目培训和自己钻研掌握了一套高效养殖螃蟹技术。雨坛乡的高峰、雨坛、新民三个村围绕水产生产,重点开展了淡水养殖技术培训,引导农民扩大生产规模,20xx年三个村新发展养殖水面200亩。xx镇龙桥、团山、陆岗三村和汤沟镇少丰、勤俭二村充分发挥蛋鸭生产优势,通过培训扩大养殖规模,20xx年蛋鸭养殖量比去年增加24%。老洲镇下圩村围绕土种蛋鸡养殖优势,该村发展养殖1万只以上的大户18家、1千到1万只的x家,存栏达x万只。总之,通过新型农民培训,每个村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主导产业,“一村一品”正在发展壮大。

(二)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

各项目培训村今年养殖业生产形势好、农民培训什么、增收什么、培训到哪,农民就增收到哪里,而且还带动周围农民收入的增加。如新民村围绕水产产业,重点开展了河蟹、对虾、龙虾、回鱼等水产技术培训,20xx年全村40位基本学员每人增收20xx元;陆岗村围绕蛋鸭养殖业,学员通过学习新知识,采用新技术,改变传统养殖观念,科学养鸭,效益稳步增长,养殖户户均增收20xx元,全村农民增收50余万元。

(三)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普遍欢迎。

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为“一村一品”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实用性人才。通过进村办班开展科技培训、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和跟踪配套服务,让农民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及时掌握养殖技能,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增强了无公害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认识,强化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开发和市场风险意识,提高了畜产品生产经营水平,要求参加培训的人越来越多,在培训示范村流传着“老师进了村,技术不用愁,不懂多请教,增产又增收”,这是广大农民朋友对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认可程度的具体表现。如少丰村目前参加科技培训的人多了,打牌赌博的人少了;忙于养殖业生产的人多了,游手好闲的人少了;瞄准市场的农民人多了,等、靠、要的人少了。

(四)增强了畜牧技术人员的服务意识。

一是增强了服务意识,大多数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老师,通过参与实施政府公益性培训项目,认识到此项工作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工作,而是一项重要的“富民强县”工程。我们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难点,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把科技培训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有效提升了培训效果,实现了自身价值。

二是增强了专业技术人员加强自我学习的动力,特别是一批进村老师在培训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加强了自身的知识更新,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

三是教学人员在教学期间得到锻炼和提高,收到了在教中学和在学中教的良好效果。

四是通过合同管理、制度约束和培训服务补贴,鼓励培训老师进村办班开展培训和现场进行指导,做到了按照计划进村培训农民,按照生产关键环节进行现场指导,按照信息技术咨询尽快解答,按照项目要求进行实施,成为了农民的贴心人。

二、主要做法

20xx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启动实施以来,我们按照项目管理办法和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培训效果,狠抓工作落实。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畜牧局成立了实施小组,齐明任组长,姚尚久、付和平任副组长,吴太生、钱门红为成员。教学工作由齐明同志负责,组织工作由姚尚久同志负责,档案资料保管工作由钱门红同志负责。实行分片、包村、包户开展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对学员实行登记注册,发放培训卡,记录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培训教师。建立培训台帐,写明每次办班时间、培训内容、参加培训人员及培训教师;定期对授课教师的备课笔记、教学内容、学员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创新培训模式,千方百计提高培训效果

根据项目要求,我们确定雨坛乡的雨坛、高峰、新民三个示范村以水产业为主导产业,开展水产养殖技术培训;汤沟镇的勤俭、少丰村,老洲镇的下圩村,xx镇的团山、龙桥、陆岗村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开展畜牧兽医技术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初期,按照“进村入户,核心培训,包教包会,示范带动,全面覆盖”的原则,在4个乡镇9个村全面展开,其中水产养殖专业x户、蛋鸭专业x户、土鸡专业x户。

确保通过基本学员的示范,带动全村及周边村的畜牧业发展,结合“四个一”(即一张培训卡、一张明白纸、一本科技教材、每个培训点一张技术光盘)的发送,在20xx年初夏农闲时节,首先在4个项目实施乡镇分别召开了由项目涉及村的支部书记、村长参加的科技培训进村入户动员会。为了圆满完成培训任务,确保培训效果,我们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采取基本学员专业性培训与普及性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巡回指导相结合,教室授课和现场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技术培训工作总结篇2

自今年8月4日参加河北省中小学生信息技术集中培训以来,经过在冀中职业学院和远程的学习,了解了很多新的知识,接受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学习了很多的新教学方法,现结合新学期的教学实际,对现阶段集中培训的学习及认知情况总结如下:

1、关注学生心理问题,调整教学目的

在以前制定教学计划中,对学情分析只是针对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上,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研究,开学后,结合王玉老师讲授予的学生心理知识,我积极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心理问题,比如有的学生不爱与同学交流,但他们内心对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只是表达能力差,有的学生网瘾大,耽误了学习,只是基于虚拟世界的沉迷,针对发现的众多学生问题,制定了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中关注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帮助他们成长。

2、教学理论得到了充实,教学方法得到了提升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教授新课的方式就是教师演示操作,学生练习,以此达到操作技能的掌握。在这种简单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中,缺乏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学生对知识只是被动的接受,没有主动参加进来,这种教学模式与指导纲要的不符,没有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在此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行动导学法、探究法、思维导图的使用等新的教学方法,教师的讲解渗透到了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让我们在教学过程对教学方法有的选择。此外,在此次培训中,还学习到了很多的教科研方法,比如教学反思、论文的撰写、教学随笔,通过此种方法总结自己的教学生活,查漏补缺,借此提高和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3、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培训中,王磊老师、姜海宁老师为我们讲了相关的网络知识,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计算机网络中域、iis技术的应用、ftp网站的建立等网络技术,为管理好学校繁多电教资源打好了技术基础。新学期开始,我利用学校静态ip的优势,建立的学校的ftp网站,让教师在家中通过互联网上传教学和下载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安全性、可靠性。

总之,在此次的培训中,我见识了很新鲜的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以此次学习的认知为基础,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师生活动的有机结合,达到培养学生学习的目的。

技术培训工作总结篇3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在省政府新农村建设五件实事中,农民教育培训工程是其中的一项,县教体局今年下达给我中心学校的工作任务:年培训2320名农民。今年以来,我校组织进村开展培训53场,培训农民2320人次,其中男1525人,女735人,发放技术资料明白纸20多种1万多份、科技书籍200余册,建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1个。科技服务中心1个。

一、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1、建立组织,强化领导。中心校成立了农民培训工程领导小组,主管教育副乡长任组长,成立了各专业培训小组,由乡属各单位中级职称以上人员9人、乡农业服务中心3人组成。按专业及人员情况分成食用菌组、烟叶组、桑蚕组、玉米小麦组。各组负责各自的培训任务。各组的培训任务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对分工的培训工作进程和工作质量负责。2、开展调研,按需培训。开展培训需求调研,针对性提出5类12项实用技术培训菜单,供各组安排培训时选用。统一编写技术明白纸用于培训现场发放。

3、会议交流,现场参观,实地学习,组织推进。先后召开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启动会、农业科教工作研讨会、培训小组成员培训会议、工作推进会和培训小组组长工作例会等,及时交流通报工作进程,布置工作推进措施,确保培训工作组织有序,运行高效,按时序按工作要求积极开展。

4、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加大宣传,营造培训氛围,利用板报、培训简报、进村培训通知、条幅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农民培训工程的意义和政策措施,营造培训工作氛围。

5、制定措施,完善考核。制定推进培训工作的政策措施。一是制定对村考核细则;二是建立技术小组成员考核制度;三是培植受训农民典型,在技术指导、技物帮扶及跟踪服务上优先安排示范户。

6、规范培训,有序开展。一是明确任务,多方结合搞培训。为全面开展好培训工作,多次组织实施培训“突击月”(5、7月等),采取集中到村培训为主,分散指导为辅的方法,统筹安排技术人员,统筹安排时间,通过和有关村及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培训。培训中做到三个结合:即与科技入户相结合,与推进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与自身的全年目标工作相结合。二是认真备课,规范程序搞培训。技术人员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农民实用技术的需求,认真准备讲稿,各技术人员讲授体现了“五多”的要求(多思考、多收集、多结合、多延伸、多引导)。三是规范运作,统一制作了会标。每个村的.培训都严格按照中心校的要求,统一制作会标,统一印发培训资料,认认真真扎扎实实搞好培训工作。

二、成效突出,新型实用技术全部进村到户

实用技术培训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推动力。今年以来,我中心校围绕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主题,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培训服务工作,组织发动全乡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到村举办培训班、发、放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明白纸、技术讲座、录像、光盘等方式,开展技术培训。中心校主管人员多次深入调研,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并对各地出现的重大生产技术问题提出解决意见,保证了技术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做到了常态化经常培训、关键环节主动指导、技术咨询随时服务,全面提高实用技术的推广入户率和到位率。一是重点推广应用了一批生产新品种。二是推广了一批农业种植新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棚室食用菌病害防治关键技术、优质烤烟育苗及栽培关键技术、沼气利用与生态家园建设增收关键技术等。三是全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高效农业规模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工程,是促进农民增收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在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过程中,我局针对高效农业种植的不同类型,围绕产业特色,分作物、分区域制定技术指导方案、加大技术的集成与配套应用,发挥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全力推进高效规模农业生产进程。

三、排找差距,创新方式硬化措施再推进

我乡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虽然有很好的基础,但离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民主动接受培训的意识不强;二是培训后学员的典型带动作用不突出(产业规模不大);三是受训人员接受新技术能力不强;四是培训工作不平衡性较大。针对上述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点:

1、把握培训重点。以农业生产技术及技术更新、高效农业生产技术、市场农业知识、农业法律法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立发展及运行管理等为培训重点。

2、丰富培训方法。组织科技示范户、农民技术员、农民经济人等到外地参观学习,与现场培训相结合;建好培训示范基地,通过基地示范引领达到技术应用的辐射带动;定期组织农户代表外出观摩学习、激发学用科技热情。

3、强势组织推进。充分调研熟悉农村情况、了解农民需求,开展好针对性的宣传发动,营造培训氛围。加强与基层村的联系和协调,通过很好的组织、有序的发动来提高培训面,让更多的农民走进培训现场,选择适应自已需要的培训内容接受培训。

4、创新培训机制。一是在农业产业特色地区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教学点,把教学培训班办到村组、进到企业,进入田间地头,有效地提高培训工作的效率。二是实行兼职教师聘用制,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培训工作效果。三是继续建设农民科技书屋,建立农民长期性、经常性培训学习阵地。

5、完善培训服务机制。培训工作效果的提高,要靠完善的培训工作服务来保证。一是培训教材服务,按照“一张明白纸、一张信息卡、一个培训专题、一个典型示范(区、户)”的模式,分技术类别印制培训资料手册,人手一份,通过现场培训、资料发放、典型带动,增强农民对培训内容的接受能力,全面提高培训效果。二是示范服务,体现在示范园区和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上,加强教学实习基地(点)和示范区(田)的建设,放大培训现场示范作用。三是跟踪服务,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开展入户指导、跟踪检查效果,及时掌握农民适时技术需求,保证培训工作的连续性和时效性,让农民真正从培训中得到收益。

技术培训工作总结篇4

xx年,我乡农技校以服务“三农”为已任,认真开展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工作,为安国乡鸡养殖基地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xx年,举办蛋鸡养殖技术培训班1次,培训农民17人次,开展现场技术指导5次、技术咨询5次,推广新的养鸡技术3项。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有效开展,促进了安国乡养鸡基地快速发展。涌现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养鸡致富能手。回顾本期的工作,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扎实完成办班任务。

一是调查摸底。为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我多次同组长安志龙同志就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进行交流,走访养鸡户,摸清养鸡户的文化水平和养殖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二是认真编写教材。根据本乡养鸡的实际,我编写了养鸡技术培训教材,总计达1.6万余字。教材的编写,大大方便农民学习养殖技术,提高了培训的效果和质量。三是精心讲解。每一堂课,我都要认真背课,精心讲解,注重联系实际,做到生动、活泼、实用。通过集中办班的培训,使学员能及时更新养殖观念,掌握实用技术。

二、加强现场技术指导。

理论只在同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原本价值。为了帮助养殖户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教结合,我定期、不定期地到鸭棚了解情况,及时提出技术建议,手把手地传授养殖技术。在品种确定、鸭舍建设、饲料配制、疫病防治等方面均拿出了可操作性的方案供养殖户选择,使养殖户能逐渐掌握防疫技术。

三、认真开展技术咨询。

一是向养殖户以公示栏的形式公开自己的私人电话,方便养殖户查找。

二是利用“农信通”等方式,将生产上的相关技术及时送达到养殖户,指导养殖户组织养殖生产。

三是主动、热情、周到解答养殖户提出的各种技术问题,为养殖户释难。

一年来,我发送技术信息120条,接受安国乡农民电话咨询48次,指导养殖户解决实际问题4项。

四、推广先进养殖模式。

一年来,我在狠抓技术推广的同时,注重高效养殖模式的普及,把先进模式的推广作为普及技术的突破口。

我乡的培训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这都与市农广校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领导小组的支持大力配合分不开的。

今后我要利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这个平台,进一步加大培训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对专业大户的培植力度,协助安国乡建设一个孵化场、饲料加工厂和禽蛋加工厂,把安国养殖合作社办成政府放心、农民欢迎、模式先进、运转高效的经济实体,把安国乡产业做大做强。

技术培训工作总结篇5

我有幸参加了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骨干信息技术课的培训。课程接近尾声,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线总结如下,以帮助我以后的教学工作。

一、要想做好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必须更新我们的观念、知识等。

信息更新的特快,必须得随时学习,不然要out。

日新月异,现在的发展太快了,对于信息来说变化更快,如果不及时学习,就是真的就跟不上时代了,真的就out了。所以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农村小学普及度并不高,要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尤为困难,所以知识的更新尤为重要,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对这点理解尤为深刻。在这次培训中,我深刻体会到,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死板的,但作为教师的人是灵活的。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深刻的感受到了学生知识的广泛化,作为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地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活学活用,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经常清醒反思,从今以后,我们教师必须用全新、科学、与时代相吻合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更新自己的头脑,真的,必须得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更新,随时更新。

二、要培养出新人才,创新能力是很重要的。

要上好信息技术科必须在教学中实施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好以下几点学生兴趣也高了,学习效果也好了。

(一)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优化教学内容

通过这么多年的教学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心情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像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昂奋的学习劲头。作为计算机学科,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学生本来就有浓厚的兴趣。为了保持这种兴趣,我们更应该让死板的教学内容充分联系实际,充分的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践、去摸索、去创新,让学生学的也有兴趣,学得也有用。

(二)选择好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满堂灌,启发不足,学生自己思考的时候特少。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力,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针对这一情况,我尝试用“任务驱动”方式对待新授内容。具体做法是,在接触新内容时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分组在上机的过程中运用自己已经学会的知识能力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探索。这样除了完成我提的问题以外,学生还可以自己去摸索出一些我没有提到的新知识,学生就会有成就感,学着就更有兴趣。学到的知识也就更多。

(三)充分利用教学课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对于每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精心设计的。每堂课的教学我只安排10~15分钟的理论和演示,便提出练习要求,然后由学生按教师提出的要求去练习、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在回答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时,要巧妙地引导和组织学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屏幕和操作,聆听学生描述操作现象,然后再根据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有些问题要示范操作过程;有些问题需要简短的讨论;有些问题则需要直接回答;而有些问题却需要教师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作为小学计算机教师,和学生接触的时间并不多,所以更应充分抓住教学课时,引导学生探索与创新。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使我的教学理念有所更新,学会了许多教学的方式、方法。对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