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详细设计可以让我们创设多样化的学习场景,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有了教案的制定,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信息,总结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艺术教案小班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艺术教案小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掌握用图形粘贴头饰的方法,培养幼儿对粘贴头饰的兴趣。
2、帮助幼儿复习、巩固对各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
1、小白兔头饰一个,各种头饰范例、皮筋、装订器。
2、幼儿操作材料:大图形纸卡若干,大小同的几何图形若干,糨糊、抹布、彩笔。
[活动过程]
1、教师戴着小白兔头饰,走进教室,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老师头上戴的是什么小动物头饰?你们仔细观察小白兔头饰是用什么图形粘成的?它的两只耳朵是什么图形?它的两只眼睛是什么图形?”
2、教师出示各种头饰范例,请幼儿欣赏。
“你们看,头饰上都是谁?这些头饰都用了哪些图形?”“它们哪些部分的图形是一样的?”
3、教师讲解示范粘贴方法。
(1)可以任意选择一张大图形纸卡做小动物的脸。
(2)再选出眼睛和耳朵的图形,注意两只眼睛,两只耳朵的图形要一样,大小要相同。
(3)然后再选出嘴和鼻子的图形。在眼睛、耳朵、鼻子、嘴等图形背面分别抹上糨糊,抹的.时候要少一点,并把它们粘到大图形纸卡的适当位置。
(4)用抹布把手擦干净,需要添画的用彩笔进行添画。
4、幼儿创作头饰。
(1)在幼儿创作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重点指导五官粘贴位置。
(2)幼儿做好头饰后,教师帮助订上皮筋。
(3)鼓励幼儿做的与教师不一样。
5、游戏“图形乐园”。
(1)介绍游戏名称,请小朋友把自己创作的头饰戴好,到图形乐园里玩。
(2)讲解游戏玩法。
a.介绍游戏场地。
向幼儿介绍六种图形乐园:圆形乐园、正方形乐园、三角形乐园、梯形乐园、半圆形乐园、椭圆形乐园
b.到图形乐园玩的要求是:你的脸是什么图形,就到什么图形乐园里玩。
c.小朋友要互相看,谁找错了乐园。
请找错的小朋友再玩一遍。
幼儿艺术教案小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摇篮曲的宁静、轻柔与优美,体验妈妈对宝宝的关爱。
2、能安静倾听音乐,能用自己喜爱的动作表现妈妈哄宝宝睡觉的情景。
活动准备:
布娃娃及动物玩具每人一个,宁静、轻柔的音乐;创设与音乐相符的环境。
活动过程:
一、利用娃娃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出示哇哇哇哭的娃娃,"宝宝哭了,要睡觉了,怎么办?谁来帮我想想办法?(让幼儿来说说你有什么办法)今天,老师就请小朋友们来当爸爸妈妈,哄哄宝宝睡觉。
二、教师边表演 边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安静倾听。
1、教师边唱歌曲,边摇着娃娃,歌曲轻柔,动作缓慢,宝宝听着歌曲睡着了
2、你们觉得这首歌曲听起来怎么样?(请个别幼儿来说说)是总结幼儿的发言,并丰富摇篮曲
3、请个别幼儿来师范怎么样抱宝宝睡觉的动作。
三、引导幼儿围坐在教师身边
再次感受音乐的安静,优美的情绪,享受音乐中妈妈对宝宝的关爱,并尝试用体态、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1、今天,老师就请小朋友们来当爸爸妈妈,哄哄宝宝睡觉。
2、幼儿抱起布娃娃,跟着老师边摇呀摇,边唱歌曲哄宝宝睡觉。
3、教师讲评抱布娃娃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幼儿按照正确的方法再来一遍
四、音乐游戏《散步》
1、幼儿抱着布娃娃随音乐的变化而做相应的动作。
2、让幼儿玩办家家当爸爸妈妈,从中体会游戏中的乐趣。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情景中布置娃娃、动物睡觉的场景,自己扮演娃娃的爸爸、妈妈,随音乐表现哄宝宝睡觉。
2、家园共育:请家长在孩子睡觉前唱给孩子听,演唱时要轻柔舒缓。
幼儿艺术教案小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运用粘贴、印章画等技能为自己制作的"饼干"设计包装袋。
2.乐意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印章画
2.ppt:饼干包装袋欣赏
3.第一次活动完成的饼干(图形),白色包装信纸里。
4.操作背景音乐
5.操作时的擦手毛巾
活动过程:
一、 激发兴趣。
1.指导语:昨天,我们一起做了一些饼干。谁来说说你做的.是什么饼干?什么口味的?什么形状的?
2.小结
二、 欣赏ppt
1.指导语:好吃的饼干都有一个漂亮的包装袋。那这些漂亮的包装袋是怎么做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猜猜这里面可能是什么饼干?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哪儿看出来?
2.小结语:原来,里面是什么饼干,包装袋上就有图案表示出来。这样,我们仔细看,就能知道里面装的饼干是什么形状的?什么味道的了?
三、 幼儿操作
指导语:我们做了那么多,味道又好吃,形状又好看的饼干,要是也能装在漂亮的包装袋里,就好了,是不是?那你们想不想也来为自己的饼干做一个包装袋呢?工作台上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印章,还有各种形状,水果,蔬菜图案。那怎么做才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什么口味?什么形状?哦,将他们印在包装袋上面!也可以用固体胶来将他们粘在信封袋上。那现在,我们就来为自己的饼干做一个包装袋吧!
四、评价
指导语:谁想来介绍自己的饼干?猜猜看他做的是什么饼干,什么味道?
活动延伸:
指导语:带上你的饼干让老师猜猜看你做的是什么饼干?
幼儿艺术教案小班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体验挠痒痒的快乐情绪。
2.乐意用手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尝试情景表演。
(二)活动准备:
配班老师弹琴,毛毛虫胸饰一个,歌曲课件,歌曲录音。
(三)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体验挠痒痒的快乐
(1)(大树画面)师:这是谁呀?大树爷爷年纪大了,整天一个人站在那里很孤单:“哎!我一点都不开心,谁来陪我玩呀?!”“大树爷爷,我来陪你玩……!”咦!是谁来了呢?(一条毛毛虫)它们在一起会玩什么游戏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2)欣赏故事课件欣赏后提问:毛毛虫爬呀爬到大树爷爷身上干什么呀?(给大树爷爷挠痒痒)大树爷爷痒不痒?你怎么知道的?学一学大树爷爷大声地笑起来?
(3)我也想玩挠痒痒的游戏,你们会挠痒痒吗?挠哪些地方会痒痒?(师幼之间,幼幼之间互相挠痒痒)(评析:以故事导入,生动形象。由毛毛虫挠痒痒,给大树爷爷带来快乐,唤起幼儿情感共鸣,引申到我们也来挠痒痒。通过师生之间,同伴之间互相挠痒痒,在一种轻松愉悦地氛围中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
2、学唱歌曲,乐意用手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1)师:挠痒痒真开心,这里还有一首挠痒痒的歌曲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欣赏课件歌曲一次)
(2)提问:歌曲好听吗?(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提出相应要求:跟着音乐拍拍手,点点头,再次欣赏歌曲)(评析: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给幼儿带来了视听的双重体验,配上拍拍手,点点头等身体动作,幼儿对歌曲的内容和旋律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3)教师手指表演及范唱歌曲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名字叫“挠痒痒”,唱得是谁给谁挠痒痒?(毛毛虫给大树爷爷挠痒痒)瞧!毛毛虫唱着歌爬出来啦!(用手部动作表现毛毛虫和大树爷爷,即一根手指弯弯曲曲表现毛毛虫爬出来,另一只手张开五指表现大树形象)教师范唱第一、二乐句后提问:毛毛虫爬呀爬到大树爷爷的哪里停下来了?(树脚下)语言提示:毛毛虫要从树脚下往上爬,去给大树爷爷挠痒痒喽!(范唱第三、四乐句)大树爷爷笑得树枝都抖起来,树叶都抖落下来了,挠痒痒挠得真舒服呀!师:我们的小手也来变条毛毛虫,一边唱歌一边给大树爷爷挠痒痒,好吗?(评析:手指游戏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游戏形式,教师范唱和示范性的手指游戏,将幼儿带入一个游戏的情境中,激发起幼儿进一步活动的兴趣和愿望。)
(4) 引导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边唱边动作师:一条毛毛虫唱着歌爬出来了。“大树爷爷,我来啦!”,(边唱边表演手指游戏)师:一条毛毛虫又来了一条是几条?两条毛毛虫挠痒痒一定更开心。(三条,四条……,分别用不同数量的.手指表现毛毛虫爬行和挠痒痒动作)(评析:手指游戏的运用,增进了幼儿学唱歌曲的趣味性和主动参与性。幼儿在一条、两条等多条毛毛虫出来挠痒痒的手指游戏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反复表演和学唱歌曲,体验到了歌唱活动的轻松和快乐。)
3、尝试表演,体验情境游戏的快乐
(1)教师扮演毛毛虫,请一幼儿扮演大树,其他幼儿唱歌。边唱边表演:第一、第二乐句毛毛虫爬出来停在树脚下;第三、第四乐句毛毛虫挠大树痒痒,幼儿发出哈哈大笑或做出怕痒的样子。
(2)师:谁愿意来做大树?做大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站在地上一动也不能动。(请部分幼儿做大树,部分幼儿扮演毛毛虫,听歌曲录音表演游戏)
(3)全体幼儿一起参加游戏。(评析:从教师与个别幼儿的游戏,到部分幼儿的参与,再到集体的共同游戏,为小班幼儿搭建了一个积极模仿、学习的平台。其次,幼儿自主选择角色进行游戏,更主动更愉快。)
三、教学反思活动生动有趣,层次清晰。
教师在遵循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对活动进行设计和组织,创设轻松愉悦地心理环境和游戏情境,提高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首先,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幼儿情绪愉悦,积极参与。其次,游戏情境的创设,包括手指游戏和情境表演游戏。尤其是手指游戏的创新运用,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在玩中学,手指动一动,唱一唱,体验到歌唱活动的轻松和愉悦。 艺术活动的价值在于幼儿情感的体验和创造性的表达。而幼儿的学习有个慢慢内化的过程,因此在第一次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必操之过急,应该给孩子留一些内化的时间,情绪到了幼儿自然就唱地更好了。
四、活动评价
1、内容的适宜性
新《纲要》指出音乐相当于兴奋的语言,它对年幼儿童具有愉悦的功能。通过音乐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提高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歌曲“挠痒痒” 旋律优美、内容简单而富有情趣,贴近幼儿的生活体验,非常适合在小班幼儿中组织开展。
2、过程的趣味性
幼儿的生活即游戏,幼儿的学习即游戏。而小班幼儿又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情绪性强、自制力差、认知以具体形象为主等年龄特点。因此,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善于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如:师生之间互相挠痒痒体现一个“趣”字,手指游戏学唱歌曲体现一个“趣”字,情景表演游戏同样体现一个“趣”字。
3、学习的主动性
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才是有效地学习。活动过程中无论是宽松的心理环境还是有趣的游戏情境的创设,都较好地调动起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与此同时,在活动的最后一个游戏环节中,幼儿通过向老师学,向同伴学,再到自主选择角色进行表演游戏,则体现了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方式。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促进幼儿有效地发展。
幼儿艺术教案小班教案篇5
制作意图:
1、锻炼幼儿手指灵活性;
2、练习拉拉链。
教育价值:
1、渗透计算知识,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2、认识颜色。
选用材料:红色棉布、内衬布、橡皮筋、海面、小拉链、扣子、白色涂改液、彩色球。
制作方法:
1、将红色海面剪成鱼形;(身体、鱼鳍、鱼尾)
2、将内衬布剪成鱼肚型连嘴形,做时将嘴部呈圈状放入橡皮筋(收缩)并于外形缝在一起(留出鱼背)将海面放入红布与内衬布中间(做鱼背);
3、将拉链缝在鱼肚处;
4、在鱼上缝上鱼鳍、鱼尾、眼睛;
5、用涂改液画出鱼鳞。
适合年龄:小班、托班幼儿。
地点:活动区游戏时
操作方法:
1、将拉链拉开,放入彩色球;
2、将拉链拉好,用手从鱼肚处向鱼嘴方向挤压,小球即从鱼嘴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