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乘法12×3教案7篇

时间:2024-07-09 作者:Indulgence

多媒体教案可以使学生更加生动地理解知识,认真准备好教案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结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笔算乘法12×3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笔算乘法12×3教案7篇

笔算乘法12×3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复习导入

口算:

6×4=24 8×9=72 9×3=27 7×8=56 6×7=42 9×9=81

并说一说你用的是哪句口诀。

我来问,你来答。

指名同学和老师一起,老师来问,学生来答。

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学生口算能力。

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首先来学习它的口算。

板书课题: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出示教材56页主题图)

问:“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乐园玩一玩。”

出示问题:1.仔细观察,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合作交流并回答。

二、学习例1

出示例1: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

(一)指名读题,并问:“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算法:

①每人要20元,现在有3人,就是3个20相加,就是20+20+20=60。

②20×3.20就是2个十,20×3就是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

(二)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怎么想的。

师:1.结合小棒图,谁明白这种方法了?

解法1:

20+20+20=60

解法2:

2×3=6 20×3=60

2.我们再来看一看这种方法,他用到了我们以前学习的哪句口诀?

3.二三得六的“二”表示什么?得六的“六”表示什么?

4.谁懂这种方法了?再来说一说60是怎样得到的。

5.谁的想法和他们的不一样,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看下面算式,能发现规律吗?

(三)掌握规律:出示算式40×3

5×60

300×2

1.口算这两道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想一想这道题该怎样算,说说你的想法。

3.在计算这几道题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怎么口算,总结规律,教师归纳

(计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时可以先把整十、整数看成是几个十、几个百,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学习例2

出示例2: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

教师利用课件或教具小棒演示,

师:结合小棒图,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还可以怎样想?

1.结合小棒图,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小组合作,交流探讨。

这种方法谁读懂了?把12分成了哪两个数?

把12分成了10和2

结合图,请你思考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小组合作,指名回答。

先求出3个10是多少,再求出3个2是多少,最后再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就是36。

课件出示图片:

邮递员叔叔每天送300分报纸,10天一共送多少份报纸?

附答案:300×10=3000(份)

过年了,妈妈想买草莓当礼物送给亲戚,在超市买了三筐,妈妈买了多少盒草莓呢?

附答案:15×3=45(盒)

附答案:

20×8=160(角)160角=16(元)

30×6=180(角)180角=18(元)

18+16=34(元)

师:虽然我们的方法不同,但都用到了以前学习的知识,看来可以用以前的知识帮我们解决一些新问题。那我们就试着做几个题吧,一定要认真哦!

四、课堂练习

附答案:

2、工人师傅每天上午工作4小时,下午工作3小时,每小时加工零件40个,工人师傅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

附答案:

算法1:4+3=7(时)40×7=280(个)

算法2:40×4=160(个)40×3=120(个)160+120=280(个)

3、书法组人数21人,美术组人数是书法组的4倍,美术组有多少人?

附答案:

21×4=84(人)或4×21=84(人)

五、拓展提升

工人们修公路,每天修80米,修了5天,共修了多少米?这时,再有90米就能修完,这条公路一共长多少米?

附答案:

80 ×5=400(米) 400+90=490(米)

课后小结

师:小朋友们,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其中包括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简单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它们的口算基础都是表内乘法口诀。

笔算乘法12×3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例1主题图 彩笔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

172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

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

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 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

笔算乘法12×3教案篇3

教学目标:1、知道用乘法解答应用题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2、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理解应用题中有关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小黑板出示笔算题:

13416 24634

学生笔算(两名学生板演)。

让学生笔算过程。

2、口算:

147 253 1605 23100

6070 21300 1850

(二)练习

1、投影第2题: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钟?比5天时间长些还是短些?

2、问:怎样列式表示什么?5天时间有几分钟?

学生试做(一名学生板演)。

11459=6726(分钟)

114

59

60245=7200

72006726

问: 59 114

114和59比,哪一种计算更简便?

多名学生回答(个别学生会列这种式子:。

59

114

学生比较后得出:114

59

笔算时比较简便。

1、练习:完成4、5题。 学生练习(两人板演)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作业:练习十三:8-11题。

笔算乘法12×3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多次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及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多次进位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口算

4×2+9= 7×5+5= 5×3+7=

5×5+6= 6×9+8= 9×4+5=

2、笔算

58×7= 156×4= 253×5=

二、自主探究

1、完成第8题: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完成第9题:改错题,先检查,判断,然后把错题改正过来。

3、完成第10题:先读题分析,然后列式解答。

三、巩固拓展

1、第11题:读题,讨论

怎样求第4辆车要坐多少个同学?你能想出多少种方法?然后让学生分步解答。

2、第12题:读题分析题意

要求合唱队有多少人,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怎样求乐队人数?

3、第13题:指导学生观察各题的因数与积有什么特点,找出其中的规律。

四、梳理整合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完成练习册第57页

笔算乘法12×3教案篇5

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的是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学生将首次在竖式计算时遇到进位的情况。因此,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正确的书写格式是本节课应重视的问题,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做到了以下几点:

1、通过多元表征间的转换,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一边操作,一边叙述过程,同时用竖式记录操作过程。通过操作,将动作表征(操作)与符号表征(竖式)紧密结合起来,突破“满几十进几”的教学难点。

2、让学生自主探索,迁移类推新知。在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仿照例1写出完整的分步演算过程,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是什么,理解竖式中每一个数位上数的.含义,最后简化中间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迁移类推所学新知。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引导学生笔算完成下面各题。

33×3432×2

2、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

设计意图: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为进位乘法的学习作铺垫。

⊙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61页例2情境图,学生仔细看图,思考: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看图,口头表述从图中了解到的数学信息)

(2)板书:王老师买了3套连环画,一套连环画16本,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连环画?

2、探究算法。

(1)可以怎样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呢?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出算式)

(2)引导学生操作小棒,并用竖式记录操作过程。

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摆小棒,同时用竖式记录操作过程。

②集体交流。

a、操作过程:

先算6根小棒乘3是18根小棒,也就是1捆零8根小棒,再算1捆小棒是10根,3捆小棒是30根,最后算18根小棒加上30根小棒,等于48根小棒。

b、展示竖式:

(3)简化竖式,指导写法。(课件演示简化竖式的写法)

①计算16×3,先乘哪一位?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

②个位上相乘的积满十怎么办?

(个位上相乘的积是18,满十应向十位进1,8写在积的个位上,1写在十位和个位中间的横线上,写小一点)

③再乘哪一位?(十位)

④在竖式计算中,对于进到十位上的数该怎么处理?(在计算十位上的数时,应该把进到十位上的数加上)

乘法竖式:

小学数学

笔算乘法12×3教案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3页内容。

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要让学生心感到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打破传统的计算教学方法,突出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以妈妈带着孩子去买书为背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体验、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算法的多样化,并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位数乘多位数口算、笔算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探讨每一数位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让学生思考用口算应怎样算,再出笔算方法,使学生明白这两种方法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笔算方法,教材把分步演算的过程呈现出来,然后再导入主课,使学生初步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这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它体现了两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而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一般是不会列出乘法笔算竖式的,许多学生都会利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笔算竖式是计算的通法,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竖式。刚开始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错误,这时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并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不进位)。

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1、竖式计算:24×13=78×8=124×5=495×7=

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27×20=82×40=52×60=12×90=

18×30=24×50=19×70=53×2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算的。

讲授新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插图:今天妈妈带小利去买书,他一共要付出多少钱?

1、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2、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你能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方法归类:连加,连乘,拆数

5、学生分组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6、研究笔算的方法

在研究刚才这些方法时,有些同学却用了跟这三种不一样的方法,就是竖式计算。

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讨论交流

2424

×12×12

48……2×24的积48……2×24的积

24……10×24的积

你发现了什么?(拆数)

7、教师讲解笔算方法: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

三、巩固法则,实践应用

1、游戏:智闯马虎宫,找找开门密码(p63页“做一做”)

23×1341×2123×31 32×1243×1222×14

2、口算比赛:p64页第1、2题。

3、生独立完成p64页第3、4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笔算乘法12×3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发现角、知道角、初步认识角

2.动手画角、做角,加深对角的认识,并能比较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正方形纸片、三角尺、小闹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春天来了,天气暖了,大雁从南方飞回来了,它们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又排成“人”字形。大家看,这时大雁飞行所形成的图案是什么图形?

生:角

导入:对,是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二、新授

(一)感知角

1.出示插图:剪刀、钟表、红领巾

告诉学生:剪刀上有角。学生模仿说除钟表、红领巾上的角

2.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1)请各小组同学拿出用纸做的角,摸摸这里,有什么感觉?(刺人、很尖)对了,也就是说,尖尖的,这里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作顶点。

(2)再摸摸这里,又有什么感觉?(很光滑,很平)对,也就是直直的,我们也给它们取个名字,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