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工作中问题的详细分析,我们能进一步保证教学反思的质量,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总结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活动教学反思通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活动教学反思篇1
一、设计理念
飞向天空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在这个梦想的驱使下,人类不断探索、不断实践,逐步实现了自由飞翔的理想。自由翱翔的理想来源于人类摆脱自身的局限,达到自由自在境界的渴求。幼儿更是有这种渴求。我想通过“青蛙飞行员”这一语言活动,让幼儿的创造理想以及如何实现理想的现实认识都得到发展。
二、活动目标
1.通过三种角色实现飞天理想的不同态度和行为,领悟坚持才会成功的道理。
2.了解人类探索飞行的方法与尝试飞行的历史。
三、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材料第四册第20页《发明飞机以前》。
2.故事《青蛙飞行员》
四、活动重难点
通过三种角色实现飞天理想的不同态度和行为,领悟坚持才会成功的道理。
五、活动过程
一、大家都想来飞行。
1.师:除了我们喜欢飞翔以外,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很想飞到天上去,他们会碰到怎么样的困难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教师为幼儿故事的前半段,(开头至“她长出了一对像蝴蝶一样的大翅膀来。)。
3.师:小狗和小猫都想了些什么样的方法呢?它们的方法有没有成功呢?第一次失败后,小狗又想了个什么办法?成功了吗?小猫有没有再去尝试?它怎么做的?
二、不怕困难,坚持才会成功。
1.师:小狗和小猫都不敢再去尝试了,还有没有别的小动物会去试呢?我们继续听一听吧。
2.教师为幼儿讲述故事后半段(“当青蛙说~~~”至结束)
3.青蛙打算造飞机时,别的小动物是怎么对待它的?小青蛙是怎么说的呢?
4.小青蛙最后成功了吗?这时候,小动物们又是怎么说的呢?你喜欢小青蛙吗?喜欢它哪一点?
5.带领幼儿来念有趣的台词。
6.引导幼儿结合图片,将故事完整的讲述一遍。
三、人类的飞行历史。
1.师:很久以前,人们就梦想着飞行了,他们都想了一些什么方法呢?
2.结合活动材料第20页,教师引导幼儿阅读《发明飞机以前》,了解人类探索飞行的历史。
3.教师:现在,我们已经能够飞上天空,登上月球了,还把探测仪送上了火星。你能说说人们是怎样飞上天空,到月球、火星上去的呢?
4.幼儿再次完整跟念诗歌。
大班活动教学反思篇2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观察比较,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它们的特征。
2、培养观察能力和比较、辨别能力。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事先认识了圆形、长方形
(材料准备)手表、1圆硬币若干、钥匙圈、皮球、木珠、画有圆形的纸、电池、小鼓、杯子、药瓶、胡萝卜、图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球体:
1、 出示手表、1圆硬币、钥匙圈,让幼儿观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圆形)
2、 转转——将1圆硬币竖起在桌上快速转动 ◆思考:这圆圆的硬币在转动时象什么?(象球)
重点:3、摸摸——硬币:平平的 木珠:鼓鼓的
4、滚滚——将硬币扔在桌上,发现它不会滚动 将木珠、皮球扔在桌上,发现它会滚动
5、说说——小结,归纳:平平的圆是圆形;立体的圆,会滚动的圆,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形的是球体。
6、找找——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哪些是球体?哪些是圆形?
7、添添画画——出示画有圆形的纸,引导幼儿思考,添画几笔,看看象什么?其中几个圆形变成球体了?
二、认识圆柱体:
1、叠叠——出示1圆硬币,引导幼儿说出其形状
将硬币叠起来,让幼儿观察硬币叠起来后像什么形状?(圆柱体)
2、看看——圆柱体是怎么样的?让它躺下,会怎么样?(滚动)
u小结:两端是两个一样大小的圆形,中间部分一样粗,是圆柱体。
3、找找——教师出示全部实物,让幼儿寻找哪些是圆柱体?
重点:讨论:药瓶和胡萝卜是圆柱体吗?(不是,因为它们两端不一样大,中间部分不一样粗。)
4、说说——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中,哪些是圆柱体?
5、做做——出示长方形的图画纸,引导幼儿思考:能把它变成圆柱体吗?(讨论)
幼儿动手操作:引导幼儿注意将它制成两头一样大小,中间一样粗的圆柱体(望远镜)。
三、结束活动。
大班活动教学反思篇3
(一)幼儿是活动的主体。
在今天的体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幼儿不再是原有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而是围绕情景“帮兔奶奶采蘑菇”这一主线,进行游戏,并自由地表达与表现,教师只需要适时、适宜、适度地予以支持、引导。
(二)注重活动的整合。
在活动的实施中,我们应该多关注幼儿的多元化智能的表现,关注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的状况。在 “小兔采蘑菇”活动中,我充分注意到每一领域的综合教育作用,以及不同活动间的互动与渗透。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通过活动,幼儿的运动技能,观察,认知能力,情感体验均得到发展。
(三)教师是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
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善于观察、分析、解读幼儿的行为;善于提升、整合幼儿的经验,为幼儿的探索创设环境、提供材料,为幼儿发展提出挑战;积极的调整预设计划,回应幼儿生成的活动;善于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活动……保证每一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在本次活动中,我也看到自己不够的方面: 活动中自己的语言提示过多,阻碍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整合数的时候应注意逻辑性。
大班活动教学反思篇4
教学意图
孩子的攀爬能力一般很容易被大人忽视,攀爬可以从多个方面给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攀爬活动需要孩子调动全身的各个部分协调运作,需耍手、脚、眼及身体的综合配合。为了幼儿体能训练,促进幼儿身体协调性,使他们身体更灵活,反应更敏捷。开展此次活动,进行幼儿能力地训练,使幼儿的柔韧性与攀爬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目标
1.训练敏捷的攀爬取物能力。
2.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学会会攀爬技能。
2.攀爬墙上悬挂或贴各种昆虫,垫子铺成草地,椅子排成小桥。
3.录音机、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1.引出主题。
教师当壁虎妈妈,小朋友当小壁虎,戴上头饰,一起去捉害虫。
2.热身活动,做准备操。
3.动作练习。
小昆虫停在了墙壁上,小壁虎该怎么办呢?
(1)个别幼儿示范练习(重点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能很快向上爬,往下落)
(2)幼儿自由练习。(重点)
4.游戏:《壁虎捉虫子》
(1)小壁虎爬小草地,爬小木桥,爬上墙壁,取到小虫子,往回放到筐内。幼儿练习。
(2)游戏比赛若干次。
教学结束
1.幼儿跟着老师做放松运动操。
2.收拾场地,回教室休息。
教学反思
活动效果非常好,通过这个活动,使我懂得怎样对待难以引导的孩子:
1、耐心引导,以鼓励为主;
2、多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帮助;
3、单独训练,慢慢教,使他们跟上全班节奏。
大班活动教学反思篇5
在这次活动过程中“能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目标。该活动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活动,幼儿在分东西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了数的分合关系;在交流分享中学习了记录方法并内化数的分合知识:在帮玩具找家人时运用已有经验解决了问题,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数学是抽象的,需要幼儿通过游戏和操作去理解和掌握。活动中教师提供玩具让幼儿操作,同时通过猜拳游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猜拳结果的不确定性使活动过程充满挑战,幼儿跃跃欲试;猜拳过程需要两人的磨合,能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
幼儿只有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中,才能逐渐体验到数学的意义。幼儿只有在不断接受挑战和不断成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获得自信心,体验活动的乐趣。如“帮玩具找家人”的游戏任务是让幼儿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当教师问及怎样才能知道气球中的秘密时。幼儿充分运用已有经验完成了任务,满足感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其实,玩具的活动远没有结束,教师可以在节日里提供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玩具让幼儿分类、数数,尝试按一定的规律摆放玩具,统计不同特征和种类的玩具,并进行各种有趣的游戏。总之,教师应努力让数学教育回归幼儿生活。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核心,将数学教育与其他领域的学习有机整合在一起,引导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相关经验,并逐步提高思维能力,感受学习的乐趣。
大班活动教学反思篇6
这两周一直在进行走进小学的主题活动,我执教了一个语言活动好担心,这个活动的主要是让幼儿了解即将面临的入学变化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化解忧虑,让幼儿学着以正确的心态和策略面对变化。再过这两周一直在进行“走进小学”的主题活动,我执教了一个语言活动“好担心”,这个活动的主要是让幼儿了解即将面临的入学变化————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化解忧虑,让幼儿学着以正确的心态和策略面对变化。再过半年,大班孩子就要迈进小学的大门,对他们来说是一次重要的转折,对孩子而言小学毕竟是一个陌生而又有诱惑力的地方,向往小学又有所担忧是幼儿入学前较为普遍的心态,因此帮助孩子们化解忧虑,建立如何应对“变化”的策略则更为重要,我将这部分定为活动的重难点。
在活动的开始,我以角色形象的口吻将他们的担心一一表达出来,目的想引导幼儿去感受角色的心态变化,感受完角色形象的担心后我就马上请幼儿来提出自己的担心问题。却不料一开始竟然没有孩子提出来,于是我说:哦,我们班的孩子看来已经都准备好了呀,所以没有担心的事情了!看到这个情况我正想就干脆让孩子来解答故事中角色提出的`担心问题吧。正在这时,我看到了一只小手举了起来,我马上叫了她,她说出第一个担心的问题:“到了小学里作业多不多呀?”听了她提出的担心后,孩子们的手马上像春笋般一个接一个举起来。“小学里可不可以玩呀?”“上课的时候如果要小便了怎么跟老师说呀?”“上小学了还能不能睡觉?有没有饭吃?可不可以喝水、看书、吃水果?”“任务太多没有玩的时间怎么办?”“小学里要不要升国旗?”“可不可以画画、做手工,休息的时候老师会不会讲故事?”……孩子们提出了一大串的担心,有的说了一个还要说第二、三个,看来刚刚孩子们一开始没有说可能还在思考中,也或者一下之还没明白过来,所以我应该多给他们一点时间。
面对这么多的担心问题,该以怎么样的形式去化解呢?于是有的问题我让幼儿从刚刚故事中去寻求答案,或者根据他们已有的经验进行解答,在集体达成共识后我帮助归纳小结;面对幼儿没有经验的问题,有的我进行解答,有的则留空,因为接下来会有一个参观小学的活动,正好给幼儿布置任务,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参观小学,从而引导幼儿到时候注意观察,寻求答案。
通过本次活动,给幼儿一个大胆表诉自己内心想法的机会,使他们从担心转变为不担心,适时调整好他们的心态,为他们入小学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备,最终以健康愉悦的心理状态进入小学。
大班活动教学反思篇7
这一活动所用的器械是幼儿园均具备的小椅子,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能力创编了以“和小椅子做游戏”导入主题的各种椅子游戏,较好地发展了幼儿的跑、跳、跨、平衡等技能,提高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同时也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整个活动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热身部分,幼儿根据音乐和我的指令做预备运动。第二部分探索椅子的多种方法,在这个环节要不原先想象的要好,幼儿能自主的想出很多种方法,当孩子的想法和表述受局限时,我采用了带孩子和椅子做游戏的形式,来完成各种动作练习。椅子变小桥;椅子变小山;椅子变小沟。孩子们表现的很兴奋,并且完成了各种动作练习。最后组织孩子们将小椅子组合在一起进行了过小桥、过小山、跨小沟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很顺利的完成了各种练习,虽然有个别孩子过小山时刚开始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动作,但经过练习孩子动作的熟练程度提高了,完成动作的技巧掌握了。而且孩子们在活动中是积极的、兴奋的。
游戏过程设计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幼儿尝试与我演示相结合,极大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当然在活动中,也存着一些不足之处,在安全措施保护恰当的时候不妨也可以带领孩子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适当的参加一些有难度的活动,多培养他们的勇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