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作文6篇

时间:2024-06-11 作者:Lonesome

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没有实际经验的作文往往缺乏真实感,读者难以产生情感共鸣,总结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华罗庚作文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华罗庚作文6篇

华罗庚作文篇1

我,是华罗庚实验学校的一名学生,每天一进校门,仰头就能看到华罗庚爷爷那慈祥的塑像,“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是华罗庚爷爷每时每刻都在勉励着我的箴言。

华罗庚爷爷的精神主要表现在很多方面,爱国主义、严谨治学、为人民服务……华罗庚爷爷的自学精神在鞭策着我。

自学,就是老师经常布置的预习作业。提到这几个字,我便会脸红,为什么呢?因为我以前不但不完成预习作业,有的时候还会偷懒,只完成书面作业,预习作业理都不理,心想预习不预习老师又看不见。

可当我读了华罗庚爷爷的自学精神后,觉得非常惭愧,不仅辜负了老师对自己的信任,而且还欺骗了自己。

华爷爷说: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自学的习惯。没有自学的习惯,一出校门就完了,将来就会一事无成。在人的一生中,进学校靠别人传授知识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犹如妈妈扶着走,在一生中只是极短的时间一杰。学习也是绝大部分时间要靠自己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不断地积累知识。

读了这段话,我在心里告诉自己,我应该养成预习的习惯,熟读课文、查字典、读拓展阅读,对新课文有个了解。果然,当我正式执行这个要求后,成绩真的有了提高,老师上课经常表扬我……华罗庚爷爷,您看到我的进步,是不是也感到高兴呢?我心里很明白这是您的精神在激励着我。

华罗庚作文篇2

华罗庚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等广泛的数学领域中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在这些荣誉的背后,华罗庚付出了常人不曾有的艰辛。他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学习了一年不到就辍学了。直到他18岁那年,才到学校里干杂物活,因勤奋好学而受到了校长的关爱。可就在那一年,华罗庚又染上了可怕的伤寒症,病愈后的他左腿残疾了。但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挫折,他没有气馁,终于华罗庚以自己的才华和惊人的成就,取得了清华园师生乃至世界人民的敬佩。他的名言是用健全的大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

华罗庚的这种不畏艰难,知难而上,勇敢求知的精神让我非常敬佩,我要向他学习。平时也许是学习上常常依赖妈妈的帮助,一碰到难题我就会打退堂鼓,什么事都指望妈妈帮忙解决。虽然妈妈再三劝告我不能这样,但我依然我行我素。久而久之,我碰到难题就怕动脑了,能躲就躲,躲不了就逃。就是这样懈怡的学习态度导致我在这学期的英语考试中名落孙山——全班平均分还未达到。自我反省中,我看了华老的少年故事,真是受益非浅。想想古往今来有多少名人不是在困苦的包裹中破茧而出?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却写下了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张海迪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没有沮丧和沉沦,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的同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获得了八十年代新雷锋和当代保尔的美誉。

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一盏勇气的灯光。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了信心,就是成功的开始。我决定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面对困难要勇于面对,不畏艰难,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华罗庚作文篇3

华罗庚爷爷是一位伟大“画家”。他用一枝数学神笔,沾上勤奋之墨,在数学名册上画下了一幅幅奇迹之图。;用一枝天才之笔,沾上自强之墨,在人们心中留下了自己不朽的名字。华爷爷手中的神笔,一定不亚于神笔马良的画笔吧!

也许有很多人认为,华罗庚爷爷小时候一定是位数学尖子生。其实不然,华爷爷小的时候并不是什么神童,村镇上甚至还有人给他起了个“呆罗罗”的不雅称号。他在初二前数学成绩也并不出色,还得过“不及格”。但华罗庚爷爷并没有气馁,他在困难和别人的嘲笑面前没有丝毫退缩,以“天才出于勤奋”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发愤图强,自强不息。夜晚,当别人进入甜美梦乡的时候,华罗庚爷爷进入的却是数学的迷宫,他还在灯下刻苦钻研着一道道数学难题,与奥妙无穷的数字握手,与令人向往的公式拥抱。他以极度的热情和无限的'向往畅游在数学的海洋里,使数学海洋里每一波知识的浪与他这只终年漂泊在数学海洋之上的木舟亲密接触。功夫不负有心人,华罗庚爷爷最终登上了数学领域的高峰,成为数学王宫里一颗闪耀的巨星!“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正是华罗庚爷爷自强不息的最好写照。

华罗庚爷爷的勤奋精神也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一定要像华爷爷那样,勤奋努力,刻苦钻研,长大后为家乡争光,为祖国添彩,为人类造福。

华罗庚作文篇4

1930 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熊庆来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他当即做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他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头脑中一种逻辑思维活动。他在灯下拿来一本书,看着题目思考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开始在头脑中做题。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华罗庚被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

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

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可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因为做访问学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华罗庚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在剑桥的两年内,他写了 20 篇论文。论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其中一篇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华罗庚以一种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不求名利的精神,献身于他所热爱的数学研究事业。他抛弃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钱、名利、地位。最终,他的事业成功了。

华罗庚把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华罗庚把数学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华罗庚作文篇5

记得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在公园里我曾经指着华罗庚爷爷的塑像问妈妈:“这是谁啊?”。妈妈告诉我:“他是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而且他还是我们金坛人呢!”后来,我从电视、课外阅读书上渐渐了解到,华罗庚爷爷是一位勤奋好学、意志坚强、爱祖国的人。

华罗庚小时候学习很勤奋。在他上初一的时候,因为家里穷,所以他只能退学。但是他没有放弃学习,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完成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从而被清华大学破格聘请为大学教师。

华罗庚的意志很坚强。在失学回家不久,华罗庚身患重病,病好后腿留下了残疾,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他说:“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就这样,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在油灯下顽强地自学到深夜。

华罗庚很爱祖国。1936年夏天,已经成为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正在英国工作,那儿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都非常优越。然而当国内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时,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毅然放弃了国外的一切,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回国后他将高深的数学理论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实际中,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华罗庚爷爷是我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金坛人民的骄傲。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像华罗庚爷爷那样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华罗庚作文篇6

星河夜空,数不清的星星大放光芒;历朝历代,又有多少能人志士灿若繁星,他们是多么令人敬佩!我心中亦有这样一个人,你犹如一束光,照亮了我的生活,也照亮了我的世界。你就是——华罗庚。

华罗庚,你儿时得了重病致终身残疾。这一定给你幼小的心灵造成不少的打击?这种病的样子更为奇怪:左腿每向前迈一步,右腿就要在空中画个圈。我想,你应该十分难堪。可你最终却放平了心态,诙谐地称这是“圆和切线的运动”。你虽然身体残疾,但是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用自己的心灵勇敢地冲破了这道屏障,书写着自己的乐观人生。华罗庚,你这种乐观开朗的精神,令我敬佩。

由于你的家境困难,中学毕业后,你就辍学了,在家自学数学。当你翻阅数学杂志时,jing发现当时教授级别人物的数学论文中的`问题!十九岁的你居然并没有被权威吓住,而是连夜把自己的解错思路发表在了杂志上,我深深地被震憾了,你怎么有如此大的胆量,去反驳教授的论文?华罗庚,你这种不畏权威,敢于追求真理的精神,令我敬佩。

由于学识渊博,你很快赴美学习,在那里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有一篇甚至发现了重要定理,在战绩辉煌之时,却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美国的优越条件,选择了返国。华罗庚,你这种与大陆割舍不断的高尚的爱国情感,令我敬佩!

华罗庚,你是我最敬佩的人。你是一来光,照亮了我的奋斗之路,照耀着我的青春之路,指引着我的人生之路,向光而行,为梦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