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充分结合课程标准,确保教学内容不偏离核心目标,,教案的灵活性能够帮助教师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迅速调整教学策略,下面是总结社小编为您分享的欣赏类美术教案精选5篇,感谢您的参阅。
欣赏类美术教案篇1
教学意图:
梵高的“向日葵”是精典中的精典,幼儿可以通过欣赏梵高的作品感受到画面的布局,颜色,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于是设计了此次活动《向日葵》。旨在培养幼儿欣赏与观察能力。让幼儿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教学目标:
1、欣赏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
2、学画向日葵,能够合理安排向日葵的位置。
3、认识向日葵的形状、色彩、大小等特征。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并能进行艺术再创造。
5、激发学生热爱花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关键点:
高低错落安排向日葵的位置。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向日葵的特点(形色),画一幅有关向日葵的.作品。
教学难点:
根据向日葵的特征进行艺术再创造。
教学准备:
梵高名画,纸,笔。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梵高的向日葵。
1、你喜欢这篇画吗?为什么?
2、画中有几朵花?
3、每朵花都一样吗?
4、他们是怎么插在花瓶里的?
小结:这幅画是法国最著名的画家梵高绘画的,他画的向日葵每一朵都不一样,栩栩如生。
二、教师示范,学画向日葵
1、每朵花都朝着不同的方向,我们看到的分别中花的哪里呢?
2、朝前的向日葵看到的花盘是圆圆的,每一片花瓣都是一样大的。
3、朝旁边的向日葵看到的花盘是扁扁的,花瓣一边长一边短。
4、朝后的向日葵看到的只有花的后面。
小结:摆放的角度不同,看到花的部位也不同。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幼儿尝试绘画。
2、教师巡回指导。
3、作品欣赏:表扬能够绘画不同角度的向日葵。
教学总结:
小朋友绘画的向日葵姿态各异,象真的向日葵一样。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并没有运用范画,而是让幼儿欣赏梵高的作品《向日葵》让幼儿观察向日葵颜色,构图,摆放等,幼儿能够根据老师的引导发现向日葵花盘朝着不同的方向,颜色也并不都是一样的,向日葵的状态也不同,有的开的很大,有的开的很小,还有的花瓣已经凋谢了,幼儿知道梵高爷爷是一个很著名的大画家,他能够仔细观察周围的景物,教师也引导幼儿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景物来表现大自然的物体。幼儿在绘画时能够合理构图,花瓶里插的花有高有低,朝着不同的方位,颜色也不同。
不足之处:
前面讲得有点久,到后来小朋友画的时间有些来不及。另外有的幼儿绘画的向日葵花盘较小,涂颜色的时候不清楚。
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应该让幼儿观察向日葵真正的模样,让幼儿了解向日葵的大小,颜色,以及各部位的细节之处,这样幼儿绘画就会更形象。通过这节课使我了解到了孩子间互相的模仿能力、想象力是超乎我们大人所想象的,而且小朋友也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时常让他们观察大自然,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会对他们的各个方面都有帮助。
欣赏类美术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对利用废旧材料小制作感兴趣?能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购物袋,并加以简单的装饰。
2、能在创造过程中感知变废为宝。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二、活动重点:
能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购物袋,对利用废旧材料的小制作感兴趣。
三、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对购物袋有初步的了解物质准备:各种购物袋;小超市场景;多种广告纸、挂历纸、剪刀、胶水。
四、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的娃娃家超市开张了,我们进去逛逛,看看有自己需要的东西吗?(幼儿逛超市以后入座)"
1、你在超市买了东西装在什么地方带回来?
2、你见过什么形状的购物袋?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3、你们想设计一个怎么样的购物袋?(幼儿自由讨论)
(二)观察环保购物袋,讲解制作方法出示购物袋,让幼儿观察并讨论制作购物袋的好方法。
1、"我有一个购物袋,你们看看,要装东西袋子应该有一个什么?"
2、其他三面应该怎么样?
3、粘好了要装上什么东西才可以拎?
(三)幼儿制作购物袋
1、鼓励幼儿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指做各种有趣的环保购物袋,并进行简单的装饰。
2、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重点部分。
3、启发幼儿制作与别人不同的拎环。
(四)观赏展评
1、找找谁的袋子有趣又好看。
2、提着自己制作的袋子去"超市"选购自己喜欢的物品,装在袋子里。
五、活动延伸:
在美工角中放置活动剩余的材料,让有兴趣的幼儿继续制作。
六、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幼儿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活动中,幼儿都是按自己的意愿进活动的:自由逛超市,自由讨论袋子的做法,独立地完成作品到最后的提自己的作品去购物。总之,幼儿对本次活动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情绪一直非常饱满。
欣赏类美术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合理布局画面,独立制作图书。
2、使幼儿体验分享阅读的快乐。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观看过图书了解图书的基本结构
2、幼儿自己画好的《小蝌蚪找妈妈》故事背景、各种动物妈妈的半成品图书,人手一本,与故事内容相应的文字幼儿人手一套,教师示范本一本
3、水彩笔、剪刀、胶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本提问式导入主题
师:这是小朋友们平时画的画,这里面都画了哪些动物?哪个故事里的有这些动物?老师把它订成一本想做成图书,可是这些画上还缺少什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做成一本完整的图书呢?
二、教师示范讲解图书的制作的要点及具体要求
1、把与故事内容相关的文字沿虚线剪下粘贴在每页的合适位置,
2、在每一页图书的画面适当的位置添画上小蝌蚪,使小蝌蚪与各种动物妈妈能相呼应。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巡回指导,根据不同能力幼儿的作画情况及时给予指点和鼓励。
四、分享作品
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欣赏图书、与爸爸妈妈一起阅读图书。
五、活动延伸
继续饲养小蝌蚪并记录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难点在角色表演中解决了,又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轻松的记住了歌词和二分音符,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目标达到了所以幼儿能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歌唱的兴趣,透过幼儿动听的歌声,准确的节奏,我们一起享受到了音乐赋予生活的情趣,我想这就是艺术活动最大的乐趣。
欣赏类美术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奔马的强健有力的形象和奔跑如飞的动态。
2.引导幼儿欣赏侧锋、中锋所表现的奔马的造型美,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欣赏能力。
3.启发幼儿用语言、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徐悲鸿《奔马》图和他的自画像。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放录音:小朋友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幼儿回答,教师总结。这是奔跑的马蹄声,小朋友有没有看到过马奔跑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现在我们来看一看。
2.引导幼儿欣赏、感受马的强健有力的形象和奔跑如飞的动态。
教师出示图:请看一看,画面上这些马在干什么?看上去怎么样?
3.引导幼儿欣赏画家用中锋、侧锋所表现的奔马造型美。
看一看,这幅画是用什么工具画成的?笔锋看上去怎么样?墨的浓淡看上去怎么样?
幼儿观察、欣赏、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这幅画是用水墨和毛笔画成的水墨画。画面上奔马的整体轮廓是用中锋圆厚有力的线条画成,马尾、马鬃是用侧锋锐利多变的线条画成的。而且这些水墨又是浓淡的变化,使得这些马看上去变化多样,各有不同,立体感很强,远远看上去,这些马好像要从画面上奔跑下来了。
4.引导幼儿欣赏《奔马》的构图美。
老师:大家能不能从画面上看出马在什么地方?画面上只画了几匹马,没有画什么背景,但我们从马奔跑的姿态上可以联想到,马是从一个很大很远的地方向我们飞奔而来的。
5.简要介绍画家。
这幅画的名字叫《奔马》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谁画的?出示徐悲鸿自画像:这幅画是由我国著名的画家徐悲鸿爷爷画的,他画过很多很多的画,其中,他画的马是人们最喜欢的,也是最有名的。我们大家要向徐爷爷学习,练好本领,画出美丽的画。
6.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马奔跑的动态。
老师:请大家再认真看一看画面上马奔跑的动作是怎样的,然后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老师和幼儿在录音伴随下做马奔跑的动作。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是美术鉴赏活动。本来我是想通过放音乐来导入本次活动的,但是小朋友们很细心,看到我准备好的墨汁和毛笔,他们都很好奇,问我这些东西是要来干嘛的,有的学画画的小朋友说:“我知道,我上次用这个画过腊梅,叫水墨画。”看到他们的注意力都被笔墨给吸引了,没有人注意到音乐,我只好顺水推舟,给小朋友讲了一下水墨画,然后引出了我们今天的主题《奔马图》,让小朋友们观察图中马的姿态,然后让小朋友讲述下他们观察到了什么,小朋友们观察很仔细,可以看出马在奔跑,从马飞扬的尾巴和弯曲的脚里看出来,然后他们还更细心的通过对墨的浓淡进行观察发现马的毛和小腿颜色一般很深,其他地方都有点淡。还有地上的小草被马拨动了以后在轻轻的吹动,这都是淡淡的墨,浓浓的墨给人厚重和有力感,淡淡的墨给人轻柔和飘逸感。接着我们又欣赏了很多关于马的画,还欣赏了马的局部图,让小朋友可以更加仔细的观赏下徐悲鸿是如何画马的,同时为小朋友讲了关于徐悲鸿的人物介绍和小故事,让小朋友知道徐悲鸿为什么可以把马画的这么好,是因为他很用心的观察马。最后,向小朋友展示了一下笔墨纸砚通过对马的观察,让小朋友尝试画一下马。
欣赏类美术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通过欣赏、讨论,了解鸟的各种动态,并尝试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2、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3、激发幼儿热爱动物及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常见动态鸟的图片。
2、记号笔、水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绘画纸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1、一群鸟儿在天空游玩。突然,一只鸟儿说:“这里有些又大又白、到处浮动的棉花糖。”
2、另一只鸟儿说:“不,它不是棉花糖,像是肥皂泡。”
3、还有一些鸟儿说:“刚才看见像一座小山的东西,转眼又不见了,变成了一行行、一群群的白色东西。”……
小鸟们异口同声说:“天空真好玩。”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了解鸟儿和云彩的特征。
1、“你们猜猜,鸟儿们在天空看见的是什么?”
2、“天空的云彩是怎样的?”
3、“鸟儿们游玩时的动作是怎样的?”
4、小结:天空的云彩变化无常,有时像座小山,有时像羽毛,有时像小猴,有时像棉花……,
小鸟们看到这些情景,实在太高兴,有的张开翅膀上下飞舞,有的扭过头对小伙伴说话……。
三、幼儿按要求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画出鸟儿游玩的情景,鼓励幼儿画出想象中的云彩。
2、启发幼儿用混涂的方法给画面涂上颜色。
3、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画出不同动态的鸟和涂云彩的方法。
四、欣赏与评价。
1、展示幼儿作品,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有独特创意的作品进行评价,以鼓励、表扬为主。
2、“这么多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活动建议
1、教师要引导幼儿去留意各种动态的鸟和多变的云。
2、启发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到自然环境中充满着奇妙有趣的现象,从而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和动物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