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认识3的教案7篇

时间:2025-08-01 作者:Indulgence

想要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教师设计的教案需设置启发性问题和探究性任务,​,控制各环节时间分配以保证节奏,是教案具备可操作性的基础,​,以下是总结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班认识3的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小班认识3的教案7篇

小班认识3的教案篇1

活动设计背景

在人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五官的作用。《纲要》指出“活动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本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中班的孩子对五官已经有了初浅的认识,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有关五官的知识,学会自我保护,有必要让幼儿了解五官的用途,启发他们如何保护五官;否则幼儿经常用手挖鼻孔, 经常把脏东西放到嘴里或把类似珠子的东西放到嘴里,有灰尘、沙子进入眼,用手搓,极不安全、卫生。因此,组织该活动能提高幼儿保护五官的意识,对幼儿很有教育意义。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感知五官的名称、位置和各自的作用,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想象、判断、口语表达和动手操作等能力。

情感目标:让幼儿体验到活动的快乐并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五官的名称、位置和各自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活动准备

大头儿子头像一张、小女孩头像一张,幼儿人手一张各种小动物缺少五官的头像一张,一瓶香水,小刀、石头子、表情图片两张。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欣赏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二、情境引入:

利用大头儿子头像向幼儿介绍嘴巴、眼睛、鼻子、耳朵、眉的名称、数量及位置。

师:昨天,大头儿子到照相馆照了一张相,他想叫我们班的小朋友看一看,(出示头像)瞧,大头儿子的样子多神气呀!他好像在跟我门说话哩:小弟弟,小妹妹,我想出道题考考你们,你们谁知道我这圆圆的脸上都长了些什么?

1、幼儿看头像正确说出眼、耳、鼻、嘴、眉的名称及数量。

教师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嘴巴,一个鼻子,两个眉毛。

2、告诉幼儿眼、耳、鼻、嘴、眉在头上的位置。

(小小鼻子本领大,长在脸的最中间,鼻子上面是眼睛,鼻子下面是嘴巴,

眼睛上面是什么?细又弯来是眉毛,耳朵耳朵最听话,长在我的头两旁。)

3、游戏:《小手拍拍》

(师一起来边拍手边说儿歌“小手小手拍拍,小手伸出来,指指眉毛在哪里?

幼儿:眉毛在这里,眉毛在这里…(指指眼睛,捏捏鼻子,拍拍嘴巴,摸摸耳朵)

三、互动学习:

让幼儿了解五官的用途,启发他们如何保护五官。

小朋友们游戏好玩吗?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关于五官的谜语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1、谜面: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了解眼睛对人的重要性

(以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小朋友,说说我们的眼睛可以帮我们做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那我们如果没有眼睛将会怎么样呢?好,现在请小朋友把你们的小眼睛闭上,亲身感受一下。

师:如果没有了眼睛我们就什么也看不见。眼睛对我们这么重要,那我们是不是应该保护自己的双眼呢?(看电视不能靠得太近,有灰尘或沙子进入眼睛不能用手搓,不玩刀子、剪子等,以免刺伤眼睛。)

2、通过尝试,教师喷香水,让幼儿闻一闻,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的。没有鼻子我们就什么气味也闻不到。(不能用手勾鼻子)

3、嘴巴是用来说话和吃东西的。用小手捂住嘴巴尝试,如果没有嘴巴就不能吃东西,不能说话。(吃完东西要漱口,不乱吃脏东西)

4、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没有耳朵我们就什么声音也听不到。(在日常生活中,不把小豆子放入耳朵、鼻子里)

5、出示表情图片,眉毛具有表情作用,能丰富人的面部表情,双眉的舒展、收拢、扬起、下垂可反映出人的喜、怒、哀、乐等复杂的内心活动。

师:总结五官的名称,要讲卫生,并养成习惯。

四、复习巩固:

贴一贴

1、出示缺少五官的面部图画。师:“有一个小朋友,不知道五官的'名字,所以五官朋友们都不和他玩了,瞧,她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启发幼儿想一想:这个小朋友的脸上少了什么?

2、分别出示单个五官的图片,请幼儿试着说出名称,并尝试贴到图画正确的位置

3、游戏《贴鼻子》

五、拓展延伸:

出示各种动物图片,幼儿动手操作,为动物粘贴五官。

六、结束部分

儿歌《洗手歌》教育幼儿要爱干净,懂得清洁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班认识3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听故事,感受新年里快乐的气氛。

2、了解新年习俗,参与新年活动。

3、会向他人送上礼貌的问候语祝福。

4、体验过新年的快乐。

5、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

2、新年贺卡、新年图片、春联、压岁包。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新年送祝福》理解故事情节。

(1)故事里都有谁呢?

(2)过新年了,小狗和小猫准备去找谁呢?

(3)他们找到小兔了吗?大家在一起做了什么?

(4)小猫、小狗和小兔之间是怎样送祝福的?他们说了些什么?

2、师生一起欣赏新年图片,围绕新年语题展开讨论。

(1)过新年的时候我们都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2)新年的时候可以玩什么游戏?吃什么好吃的食品?做哪些有趣的事情?

(3)小牛的烦恼解决了吗?谁都给他帮助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3、参观新年贺卡、春联和压岁包,幼儿说说它们的用途。

(1)展示漂亮的新年贺卡,欣赏上面的图画,老师朗诵里面的祝福话语。

(2)和幼儿一起给班级门口贴春联,将上面祝福的话语解释给幼儿听。

(3)出示压岁包,请幼儿说说在哪里见过?这个小红包是装什么的?为什么过年的时候长辈会给晚辈发压岁包?小朋友收到压岁包应该怎么说怎样的话呢?

4、引导幼儿思考,如何送上新年祝福?

(1) 小朋友可以怎样给家人送上祝福?

(2) 在小朋友接受别人祝福的时候应该如何表示感谢呢?

5、大家同唱一首歌《新年快乐》。

活动延伸为家人制作新年贺卡。

小班认识3的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一上第14~16页。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读、认、写1~5以内的各数,理解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数的顺序。

2.通过摆一摆、拨一拨的活动深化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并能进行交流。

3.在认识基数含义的过程中,感受抽象能力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5各数的写法,养成使用学具的常规。

教学难点:理解1~5各数所表示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圆片15张、5根小棒、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一起去李奶奶家做客好吗。大家来看看李奶奶的院子里都有些什么?

课件出示主题图:

预设:有老奶奶;有南瓜;有向日葵;有小鸟……

教师:是的,小朋友们的眼睛真亮呀!李奶奶家的院子可真热闹。

?设计意图:以图片形式导入,增强课堂趣味性。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再通过讨论交流加深学生印象。】

(二)自主探究,深化知识

1.认识1~5各数

(1)认识1

教师:你能找一找图上哪些东西的数量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呢?

预设1:一个老奶奶。

预设2:一只小狗。

教师:是的,它们的数量都是“1”,我们就用数字“1”来表示。

(2)认识2、3、4、5

教师:那么哪些东西可以用“2”表示呢?

预设:2只白鹅。

教师:真棒!那么数字“3”呢?

预设:3只蝴蝶;3盆花。

教师:数字“4”又是有哪些东西呢?

预设:4只小鸡;4朵向日葵。

教师:哦,那你们有发现哪些东西可以用“5”表示啊?

预设:有5只南瓜。

用微课进行小结(微课播放51秒至2分17秒)

教师:这些数字除了表示图中的这些物体,在生活中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预设1:有3个小朋友。

预设2:有4张桌子。

……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是啊,虽然都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但所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有效引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通过小结,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2.摆一摆,说一说

(1)学具使用要求

教师:这5个数你都认识了吗?现在我们就要请出小棒哥哥了。在请我们的学具帮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遵守纪律。听清楚要求:

①数5下取出要用的学具,摆好小手听要求;

②按要求使用学具;

③使用完毕后,数5下送学具回家,不乱动;

④学具袋放回桌子左上角。

(2)使用学具

活动要求:用你们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案,并跟你的同伴说说,你摆的是什么?用什么摆的?用了几根小棒?

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反馈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中深化,理解具体含义的要求】

3.计数器上认数

(1)认识计数器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学习数的好工具——计数器。(最好实物,没有实物则课件演示)

教师:你能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表示数字“1”吗?

预设:拨一颗珠子(动作)。

教师:我们还可以用一个圆点来表示。(在黑板上贴1个小圆片,板书:1)教师:你会拨“2”吗?

预设:拨2颗珠子(引导学生在“1”的基础上再拨一颗)(在黑板上贴2个小圆片,板书:2)

教师:那“3”怎么表示呢?(在黑板上贴3个小圆片,板书:3)

教师:“4”和“5”你又会拨一拨吗?(在黑板上贴4个小圆片,板书:4)

(在黑板上贴5个小圆片,板书:5)全班齐读:正、反读

(微课播放2分18秒至3分58秒)

?设计意图:通过计数器动态地表示两个相邻数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后一个数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添“1”得到】

(2)猜数游戏

教师:小朋友们,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猜数字的游戏吧!有一个数在1~5内,并且它排在2的后面,这个数可能是几?

预设:可能是3。

教师:还可能是几?

预设:4、5。

教师:如果有一个数在4的前面,这个数可能是几?

预设:可能是1。

教师:还可能是几?

预设:2、3。

教师:那还有一个数它不仅在5的前面,还在3的后面,这个数可能是几?

预设:这个数是4。

教师:还可能是其他数吗?

预设:不可能是其他数。

(微课从4分播放至结束)

?设计意图:先初步了解1~5的顺序排列,再通过猜数游戏让学生更清楚这5个数字的顺序,使课堂更富有趣味性。】

4.写一写

教师:现在我们对1~5这几个数字都比较熟悉了,那你们会写吗?

教师:大家看看“1”像什么呀?

预设:筷子,小棒。

教师:是的,我们一起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教师:1从哪起笔?从哪收笔?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教师在日字格里写,学生在书上写)

教师:“2”像什么,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预设:像鸭子,写的时候注意要圆滑。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2”是怎么写的?

教师:“2”是由几笔完成?从哪儿起笔从哪儿收笔?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在日字格里写,学生在书上写)

(类似方法教学3、4、5的写法。之后学生动手描写书本中练习格里的数字)

(三)练习巩固1.连一连

2.按1~5的顺序连线

3.写一写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理解基数的含义,知道数的顺序及书写。】

(四)总结

教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全课总结,旨在梳理主要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回顾。】

六、板书设计

圆片:○ ○○ ○○○ ○○○○ ○○○○

数字: 1 2 3 4 5

小班认识3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的小手,喜欢做小手的游戏。

2、知道小手会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

活动准备:

1、音乐《身体歌》。

2、关于小手的图片。(适合自己课的)

活动导入:

师:请宝宝起立,把小板凳轻轻地推到小桌子里面,自己找一个空闲的位置来活动一下我们的身体好吗?(好)(播放音乐)

活动过程:

1、认识小手:

师:宝宝的跳的真漂亮啊!请宝宝轻轻地坐回自己的座位,宝宝想一下,刚才我们跳舞的时候,我们的小手指到了哪里?(引导孩子说出小脚)我们的小手拍到了哪里?(膝盖、屁股、肩膀)我们的小手这么厉害啊!碰到了我们的身体这么多地方。老师的小手在这里,宝宝的小手在哪里?(在这里)宝宝看一下,我们的小手上都有什么啊?(手指头)哦!有手指头啊!那宝宝数一下我们一只手上有几根手指头啊?(宝宝开始数,5根)宝宝真聪明,看一下这是哪里?(教师摸着手心问宝宝,如果宝宝说不出,可以告诉宝宝。)这是手心,宝宝摸一下,白白的,软软的。这是哪里?(手背)黑黑的,宝宝摸一下。

2、比一比小手,知道小手会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

师:宝宝的小手上原来有这么多的小宝贝啊!请宝宝把小手伸出来,我们来比一下谁的手最大,和其他宝宝比一下,来和老师比一下,谁的手最大?(老师的手最大)哈哈~老师的手最大了。

老师小的`时候,手也跟宝宝的一样大,后来老师听爸爸妈妈的话,吃饭的时候不挑食、不剩饭。身体壮壮的,老师的个子越来越高,手也越来越大,如果小朋友也和文老师一样听话,宝宝的手会变的比文老师的手还大。

3、知道小手的本领大,学会保护小手。

师:我们的小手非常的厉害,能帮我们做很多的事情,宝宝你知道我们的小手能帮我们做什么吗?(宝宝自己说)哦!原来小手能帮我们做这么多事情啊!看看老师这里有没有宝宝说到的本领?(出示图片)我们的小手原来能帮我们做这么多事情啊?宝宝看一下,我们的手指头上长着什么?(指甲)如果指甲长长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剪掉)为什么?(这样我们的指甲里就不脏了,也不会抓伤其他小朋友。)如果冬天到了,天气很冷,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小手?(戴手套)哦!带上手套我们的小手就会非常暖和,不会冻伤了是不是?(是)

4、手指游戏:

师: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我们的小手,要不然就不能和我们做手指游戏了。老师这里有一个手指游戏,宝宝想不想学?(想)小手准备~

小竹竿,细又长,你当战士我当枪,长的枪,短的枪,机关枪,p p p,帮帮帮,把所有的敌人消灭光。

整理环节:

师:宝宝的小手跳的真漂亮,老师给宝宝带来了小礼物。看~是什么?(小贴画)(发放给宝宝)

结束环节:

师:今天我们的活动结束了,请宝宝把小手伸出来,我们一起做一个结束仪式。

小手小手怕怕,小手小手摆摆,宝宝的小手藏起来,宝宝的小手变出来。宝宝再见~(老师再见)

小班认识3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三个角。

2.能将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

【活动准备】

1.ppt一份,大三角板一个,长短不同的小棒,雪糕棒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手指游戏:快乐的小鱼

二.学习三角形特征

1、认识三角形

(1)出示魔法线昨天张老师得到了一根魔法线,我今天把他带来了,让我们一起把它叫出来。123,请出来。

(ppt出现一根红色的魔法线)提问:它是什么颜色的?

(2)第一次变化这跟魔法线他会变,让我们一起喊123,看他会变成什么?(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三根红线)提问:数一数变成了几根线,(3)第二次变化(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一个的三角形)又变成了什么?(三角形)

(4)触摸三角形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大的三角形,我请小朋友们来摸一摸,他是不是有三条边,三个角。

(5)又一次变化一个三角形又变出了好多的三角形,虽然它们的大小不同,但他们都是三角形。

2、巩固三角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前几天张老师去旅游。到了一个神奇的国家,三角形王国,他们这里的东西都是三角形的',老师把他拍了下来今天和你们一起来分享(继续看ppt,出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物品)a钟表店b食品店c帽子店

(2)再来找一找王国里还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许多小旗子,屋顶,冰淇淋,标志牌等)

(3)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三角形的物品3、.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出示最后一张ppt)今天你们表现真棒,找到了这么多三角形的物品,他们虽然长得不一样,(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但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三.复习三角形的特征提供冰糕棒、小木棒供幼儿拼三角形,巩固认识其三角形。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出开头吸引孩的注意,通过变一边、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摆一摆等,做了三角形等一系列活动,使每位幼儿在广阔的活动和认识空间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老师及时的小结使孩子获得知识的完整性。虽然生活中属于三角形的物体少一些,但孩子们能积极参与并观察,找到了好多的环境中的三角形。

小班认识3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能去区分两个物体的上下关系。

2、在操作中能正确使用方位词表达两者之间的上下关系。

3、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区分两个物体的上下关系,并会用方位词表达。

活动难点:

感知物体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大树背景图一幅、桌子一张、床单一张。

2、图片:小猴子、小鸟、小兔、小狗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看谁最快。让幼儿初步感知上下。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个好玩的游戏,他的名字叫做看谁最快:小手放在小腿上,小手放在桌子上,小手放在椅子下,小手放在小脚下,小手放在小腿上。

(二)用“捉迷藏游戏”,引导幼儿学会用上下方位词,表达物体的上下关系。

1、师:看我们小朋友玩的这么高兴,有几个动物朋友也想来跟我们小朋友玩儿游戏,看看都有谁来了?(小猴子、小鸟、小兔、小狗)

2、师:他们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游戏,名字叫做“捉迷藏”。它们要把自己藏起来,让小朋友们找一找到它们都藏在在哪里了!

3、师:游戏开始了。我们一起数五下:1…3…5。(教师揭开桌面上的布),引导幼儿说出动物们分别藏到了哪里?

4、教师小结:小猴、小鸟藏到了桌子上面,小兔和小狗藏到了桌子下面。

(三)通过游戏:送小动物回家,巩固幼儿对上下方位的.认识。

1、师:现在小猴子、小鸟、小兔、小狗要回家了,我们要跟他们说什么?(再见)哎呀!糟糕!小动物们找不到家了(出示大树背景图),怎么办呀!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2、师:小猴子它住在什么哪里呀?(引导语:树上还是树下)小兔子呢?(树下面)谁来把她们送回来呀?

3、师:还有谁没有找到家?(小狗和小鸟)她们的家住在哪里呢?(引导语:树上还是树下)

4、师小结:小猴子住在树上面,小兔住在树下面,可是有小鸟和小狗还没找到家,小朋友还帮助小鸟和小狗找到家好吗?

(四)操作:送小狗和小鸟回家。

1、教师发放操作纸,幼儿操作。

2、师:小鸟的家也在树上面,小狗的家住在树下面。你们真棒,都是爱帮助别人的人,帮助小动物找到了家。小动物让我谢谢你们,还叫我带了礼物给你们。(奖励幼儿贴纸)

小班认识3的教案篇7

活动背景:

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使得幼儿很感兴趣。通过动手操,将3根一样长或不一样长的小棍,拼做三角形,使幼儿进一步认识到了有三个角,三条边的就是三角形。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开有三条边,三个角,复习手口一致点数。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3、激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三角形,并知道三角形有许多形状

2、区分三角形与正方形

活动准备:

ppt课件、教具实物(三角形的彩纸或吹塑纸,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1张。够每个幼儿做1-2个三角形的小棍(长短不同),正方形彩纸一张)

活动过程:

小班数学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认识三角形》含ppt课件

教师小结:

正方形有四条边,三角形有三条边,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三角形的三条边不一样长;正方形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正方形的四个角一样大,三角形的`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教师边说边演示)

4、它们都是三角形吗?

教师ppt出示各种三角形,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幼儿只要答出“是三角形,因为它们都有三条边,三个角”就可以了。

教师小结:

①、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②、三角形有许多兄弟,它们虽然长得不一样,可是它们都有三条边,三个角

③、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④、只要一个图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它们就是三角形

5、让幼儿寻找常见实物中有什么东西像三角形(出示ppt)

6、幼儿操作。

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发给幼儿,让幼儿数3根小棍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做得快的可以做第二个,第三个)。

教学反思:

我上这节数学课,就是让孩子们认识三角形,难点就是让幼儿如何区分三角形和正方形。在这教学过程中,我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孩子们的桌上,让孩子们数3根小棍拼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通过让他们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了:

1、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2、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