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上册教案优秀6篇

时间:2025-10-20 作者:Youaremine

制定教案可以让教师更清楚地传达知识点,避免遗漏重要内容,通过设置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教案能够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需求,总结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美术上册教案优秀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美术上册教案优秀6篇

美术上册教案篇1

课题:

前前后后

施教时间:

9月14日——9月22日

课时:

2课时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2.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课件。

学生:剪刀、胶水、彩色纸、绘画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课件展示小朋友站上课队、气球升空、兵马俑、林间小路等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影视资料。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在前,什么在后。这些图片中的景象都有些什么共同的规律?(近大远小)

可别小瞧前前后后,其中还有不少的奥秘,来,让我们一起去发现!

启发学生回忆自己以前看没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并举例说明。

教师举例:

1.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活动二: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找一找语文、数学等课本、课外读物的插图上是如何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的,有哪些画法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在黑板上画升国旗时前面的旗台和升旗手,请两位同学上来分别添画两队升旗的队伍,并请大家讨论、分析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先画前面的)

活动三:

小组讨论,选定一个主题,以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评价与总结: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布置下节课带剪贴工具。

札记:刚讲完课,一个调皮的孩子就抗议:我这么高,为什么让我坐在前面!这不符合“前前后后”的规律!其他同学纷纷指责:谁让你上课不听讲,老师不看着你能行!我鼓励他说:“别灰心,只要你努力进步,老师就会让你坐回原位,那时候就符合前后规律了!”这下大家都高兴了。

第二节

活动一:

出示几件粘贴作品,请同学们比较:哪件运用了近大远小的规律,用了的和没有用的有什么不同效果。如果画面中的物品大小都一样,又没有前后遮挡关系,这样的画面又会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把这些作品发到各小组,请学生们仔细看看:在剪制各物品时哪里的应该大些,哪里的应该小些。粘贴的时候先粘前面的还是先粘后面的?

总结:

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就会产生在后面的感觉。

只有先贴后面的,再贴前面的才能正确的表现出前后遮挡以及近大远小的规律。

活动二:

小组讨论,从“风景、”“静物”“场景”中任选一个主题,小组集体进行剪贴创作。

提示:除了大小以外,还要考虑到不同颜色带给我们的远近感觉。

学生分组制作,教师指导。请学生随手将剪下来的纸屑放进自备的塑料袋中,这样课后收拾比较方便。

活动三:

“前前后后”粘贴作品展,请同学们以参观画展的形式进行互相评价,评价标准是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札记:

我们今天做了一个抢答游戏,请五名学生站成一排,教师快速提问:“刘洋在万蕾的前面还是后面?万蕾在高朋的前面还是后面?……”通过三轮快速抢答,决出了三位优胜者。我请这三位同学谈谈自己取胜的诀窍,最后得出结论:观察力和口头表达力。我告诉学生们,今天我们就要靠观察力和表现力来学习,在后面的学习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格外集中,观察力自然很棒。

美术上册教案篇2

教学重点:学会找到熟悉人物的特点,画一张半身人物像。

教学难点:能掌握某一位老师的长相特征并表现出来。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学具:任何一种作画工具、白纸、课本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9月10日是个什么节日吗?

2、中国有一句古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如果大家还不能太理解,老师这里有一个小故事说给大家听。

3、你们每个人的生命中至少有12年的时光是在学校,老师成了与你相处最多,最熟悉的人。你有没有自己喜欢的老师呢?

4、学生自由回答,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进一步加深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

5、教师节快到了,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老师的感情呢?(1)学生自由回答。(2)同学们的想法真多,老师这里就有一位可爱的同学送给了我一份教师节的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课件出示:学生画的老师画像。

6、今天我们一起拿起手中的画笔将心中最敬爱的老师画下来,好不好?

7、板书课题。

二、体验、探索:

1、能不能向其他同学描述一下你喜欢的老师的'样子?最好说出你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学生自由描述,老师加以引导。

2、现在你能不能用最快的速度勾画出自己心目中老师的形象?(1)学生尝试作画。(2)老师选择几幅作品到讲台上进行观察和分析。(3)为什么他们画得不那么好呢?

3、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难题。课件出示:不同的学生作品,画的都是自己学校老师的画像。看看这些同学画的老师画像,你能猜到他们画的都是哪些老师吗?学生自由分析,找到最突出的特点,老师加以引导。

4、现在再来想一想你最喜欢的老师的特征,现在你可以找到了吗?5、课件出示:欣赏不同的学生作品,老师在色彩、服装、背景上稍加指点。

三、学生创作。四、老师巡视指导。五、作业点评,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 加深学生对老师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尊师之情。

2、 提高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选择一定的表现形式。

3、 正确区别老师与学生之间外在的形象特征、神态。教学重点:表现学生在教师节中向老师献礼的场面和情意。教学难点:把握师生的形象特征与神态;主题明确,画面内容感人。

教学准备:彩笔或水粉水彩画工具、作业纸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组织教学,教师巡视纪律与画具准备情况。

2、谈话导入九月份有一个很特别的节日,那会是哪个节日呢?(教师节)为什么要有个教师节?

二、说一说

1、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同学们想一想,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老师对你的关心和爱呢?

2、你想怎样来表达你心中的这份感谢之情呢?教师启发学生,亲手做一件小礼物|:设计一个特别的贺卡、做一件手工艺品等等。在这节美术课里,我们要用手中的五彩笔来描绘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爱之情。

三、想一想:怎样画

1、构思。画面内容:人物(学生与老师的区别有哪些?)、场景

2、作品表现形式:彩色笔、蜡笔、水粉水彩画、国画、钢笔线描等。构图要饱满,有主次之分。思考:可不可以借鉴一些画家的作画风格?

3、 创作

四、欣赏教材图片

美术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听歌曲的感受。

2、感受歌曲旋律的起伏变化,与绘画中的情感表达相匹配。

3、在学习中感悟音乐、文学与美术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热情,能听歌曲把自己的感受画下来,并注意视觉听觉的`协调运动。

教学过程:

一、热身训练

1、用录音机播放声音。

2、让学生听了声音后猜一猜,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3、试着把它画下来。

声音媒体:鼓声、雨声、风声。

二、综合体验

1、播放一些儿童爱听的歌曲。《小小的船》《火车开了》

2、让学生随着音乐唱一唱、演一演、看一看,感受音乐旋律的律动起伏。

3、边听边想象歌词描绘的意境。

4、定格一个画面,说一说画面上的内容。明白画面要与音乐匹配。

三、创造表现

1、播放歌曲,学生先欣赏。

2、与同学交流感受。

3、把自己的感受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注意视觉与听觉的协调运动。)

四、作业展评

美术上册教案篇4

类型:

造型·表现

教具:

课件一份、鸟的头饰造型3个、纸胶带一卷;

学具:

水彩笔、油画棒、a4打印纸等常规绘画用品,教科书;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知道鸟的基本特征,了解组合式造型方法在绘画造型中的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想象组合等方法进行鸟的绘画造型,提高学生形象观察、分析能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能关注绘画造型中形色的表达,能以造型表现的方式增加对大自然及鸟类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运用想象组合的方法阐述、设计鸟王的形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设计中关注鸟王的形状、色彩等特征的表达。

教学准备:

课前介绍大朋友。并以有关动物的笑话开始交流。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鸟的基本特征;

1、课前热身:手影游戏;

2、导入:小朋友们,很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见面。在刚才的游戏中我们发现,原来一双手竟然可以做出这么多的动物样子。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些动物朋友,你们听,这是谁呢?(课件:鸟鸣音效)

3、问:鸟是什么样子的呢?(翅膀、羽毛、独特的嘴和爪子等)【强调鸟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关注不一样特征的鸟】

4、教师:大家观察生活真仔细,你们再听一听,鸟儿朋友们在和我们说些什么呢?(鼓励:真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设计意图:在组织教学上,通过设疑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初步参与课堂活动,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内容上,以学生已有生活认知经验,解决鸟的基本特征这一知识点,并让学生在与鸟互动中启发想象力的拓展。】

二、猜一猜:谁是鸟王?

1、导入:让我们用掌声把这些朋友请出来,大家看,它是谁?(课件:燕子、老鹰、孔雀、鹦鹉)

(燕子,见过燕子吗?你怎么知道它的呢?燕子有一个独特的`尾巴,人们模仿这个形状,设计出了一种叫“燕尾服”的服装)

(老鹰,它和燕子有什么不一样?老鹰有着锋利的爪子和巨大的翅膀,看起来非常的凶猛)

(孔雀,它哪儿最漂亮呢?)

(鹦鹉,它又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从形色上观察鸟儿在嘴、脚、羽毛、翅膀、尾巴、花纹上的特点和区别】

2、总结:每一种鸟都有属于自己的样子。有的有独特的体型;有的有强大的本领;有的有漂亮的色彩和花纹。燕子小巧可爱、老鹰高大威猛、孔雀优雅美丽、鹦鹉色彩丰富,它们都认为自己是鸟王。

3、问1:如果让你来选,你希望谁是鸟王呢?为什么是?为什么不是?【强调选择鸟王的不同标准】

问2:可不可以把它们的优点放在一起,我们来组合一个鸟王?(嘴、脚、翅膀、羽毛、尾巴、色彩花纹)

出示教师ps组合范图,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会用哪些动物的形象来组合?

4、介绍凤凰:在中国的传说里,人们把各种动物的形象组合起来,在心中想象出了一个鸟王的形象,这就是——凤凰。(课件:凤凰)传说中的凤凰是一只神鸟,它从火焰中诞生,它飞到哪儿,就会给人们带来吉祥。

在凤凰的形象里,它的头像鸡,身体的花纹像鱼鳞,翅膀和腿像什么呢?(鹤),尾巴呢?(孔雀)

5、总结:你看,只要敢去大胆的想象,自由的组合,就可以创造出一个全新的鸟王。想不想尝试一下创造一个不一样的鸟王?

美术上册教案篇5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收集与教学任务相关的物品。

2、能够根据收集到的物品进行合理想像,用添加、裁减、组合等方式将它们设计制作成风铃。

3、用剪(撕)贴、绘画等方式来美化风铃。

教学重点:

运用画、撕、折、剪、拼贴等方法进行平面造型设计制作。

教学难点:

组织学生用吊饰美化教室,激发学生美化生活。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准备

1、师生一起收集适合做纸风铃的物品,如:纸杯、卷筒纸芯、筒状的纸盒、小挂饰……(一次性纸杯最好用新的,用过的可能不卫生)。

2、教师应课前准备好各种材料制作的范作、图片、制作步骤图以及几枚大一点的针。

3、学生应课前准备好剪刀,糨糊,彩纸,彩笔,彩线等。

二、导入并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风铃,问学生:你喜欢风铃吗?风铃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如果你有一个风铃,想把它挂在什么地方?

老师这儿还有自己制作的风铃,同学们想不想看看?给学生看老师制作的纸风铃范作,你能说出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谁能说出老师是怎样制作这个纸风铃的?

1、先把单个的纸杯进行美化:用画画、剪贴等方式。2、再用彩线把纸杯穿起来。3、给纸杯下面添上铃舌。

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制作纸风铃?

三、学生分组制作。

四、欣赏、讲评作业。

课后拓展:

怎样能做出一个能发出声音的真正的风铃?

美术上册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制作太空新居,感受建筑艺术的结构美以及瓦楞纸的材质美。

(二)学习用瓦楞纸塑造立体几何形状并用基本几何形体组合造型的方法和技能。

(三)通过学习制作太空新居,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树立热爱祖国、热爱科技的情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基本几何形体以及复杂几何形体的制作方法。

(二)用瓦楞纸制作太空新居。

三、课前准备

课件、手工用具(剪刀、美工刀)、瓦楞纸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秩序,检查用具。

(二)视频引入太空新居,带着问题“未来建筑有什么特点”师生一起观看科幻电影《20xx太空漫步》—引出课题:太空新居。

(三)观察欣赏十大现代建筑,感受它们带来的美感(课件展示)

1.引导学生欣赏当今十大现代建筑,从以下方面观察分析:(1)这些建筑有什么样的外形轮廓?(2)造型有什么特点?(3)外观装饰材质有什么特点?(4)怎样把瓦楞纸的.粗糙质感改造得具有科技时尚感?

(四)讨论交流如何设计太空新居

1.你认为太空新居应该有什么特点?

2.用基本几何形体组合出有新意的新形体。

(五)欣赏分析书中的太空新居

分析书中学生优秀作品,你认为哪些作品设计与制作体现了创新?

(六)实践中体会创作过程中的快乐

五、学生创作

1.作业要求:

用自带的纸板,分组设计制作一个美观的太空新居。

2.学生分组完成作业:

(1)在纸上绘制太空新居草图。

(2)根据太空新居草图分工制作主体结构基本形体,在制作一些小部件,然后组合各部分,最后局部添加特殊效果。

六、作业展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