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吸引读者,作文的开头必须引人入胜,同学们要注意作文中的标点符号使用,确保语句通顺,总结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规矩的话题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规矩的话题作文篇1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一直陪伴我成长的一句俗语。只有规矩才能很好地规范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变成了一个有礼貌、有教养的人。如果没有了规矩,就会使我们变成一个目中无人、没有道德的人。
记得有一次,姨妈、表姐和表哥一同来我家作客。他们进门时,我没有主动和他们打招呼,姨妈叫我,我也装作没听见,只是津津有味地看着动画片。在吃饭时,姨妈夹了许多菜到我的碗里,我连一句谢谢的话都没说。后来我还不小心把汤弄倒了,把姐姐的衣服弄湿了,但是我没有道歉。这时,妈妈火冒三丈,对我说道:“你怎么那么没有礼貌,有客人来我们家你不打招呼;姨妈夹菜给你,你不道谢;现在你把姐姐的衣服弄湿了,竟然还不道歉,你真是太没有规矩了……”说话间,我的眼睛湿润了,泪珠夺眶而出,一滴一滴地流到了桌子上。
我们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应该懂得客人来了,要主动并有礼貌地打招呼;得到别人的帮助时,应该表达感激之情;当不小心做错事时,应该及时道歉。养成这些良好的品德习惯,才能成为一个有规矩、有教养的人。
还有一次,我和弟弟拿玩具到沙地玩泥沙。我们正玩得尽兴时,一个小妹妹忽然跑过来,把我的玩具抢走了。我马上紧追过去,我把玩具抢回来了,还把小妹妹推倒在地。她坐在地上哭了起来。这时,小妹妹的妈妈来了,她见自己的女儿哭了,便问她怎么回事。小妹妹将整件事情的经过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的妈妈。她听了,不但没有生气,还心平气和地对我说:“小妹妹还小,不懂事,你是大姐姐,应该学会宽容地对待他人,不为小事而斤斤计较。她也有不对的地方,请原谅她。”听了阿姨的话,我的脸涨的通红,惭愧地地下了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是呀,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不能失去应有的礼貌,应该遵守生活中的规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共同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世界上更好地生存下去,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好公民。
规矩的话题作文篇2
当今社会,规则在国人面前似乎形同虚设:街上的小贩纵然被城管治安数次,仍然街边叫嚣:校门前的“严禁鸣笛”被人们所淡漠:在“禁止停车”前,人们无所畏惧,肆意停车。
种种现象,无一不是丑陋的,简直令人作呕。人们总抱怨规则不好,限制了自由,但谁能明白,美丽正是规则造就的呢?
是的,规则,造就美丽。
规则,造就自然之美。“朵朵葵花向阳开”,向向日葵那一张张笑脸迎阳绽放;”百川东到海”,江河涌动,向东奔流,迎着初升的红日崩腾不息;“一支寒梅独玉条”,一支腊梅傲立风雪,在风雪中微笑着。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大自然的创造法则使万物美丽。
春夏秋冬,各有不同的景致。春有万花丛中虫鸣,吗、鸟欢歌立树梢;夏有悠悠荷塘,明媚月夜;秋有果实硕硕,枫林红似火;冬有白雪皑皑,一支红梅立风雪。四季如画!“若是将这美景齐聚在一起该多美啊!”有人幻想着。确实,四季美景交融,确实美得不可方物。但是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也行不通。没有了四季更替,自然没有了“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欢悦,没有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陶醉;没有了“;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哀愁;更没有了“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惊叹。是大自然给予的规则,造就了美丽的自然。
规则,造就了人生的美丽。如果,屈原面对众人的排挤,没有坚持“吾独好修以为常”的人生准则,怎能在泪罗河畔的纵身一跃成为永恒的历史定格呢?如果,庄子面对权力的诱惑,没有坚持“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人生准则,又怎么会有如今的传世著作《庄子》呢?如果,岳飞没有坚持母亲“精忠报国”的原则,又怎么会有岳飞的报国忠义传奇呢?
规则,造就美丽。
随波逐流,心如浮萍不能坚守生命的纯真;信马由缰,智随马儿难以走出完美的征程;卸犁耕牛,空有力而无地宣泄。
规则是一根线,是一根控制着美丽风筝的长线。世界无声,只以他的美证明:规则,造就美丽。
规矩的话题作文篇3
故事中的公鸡是可怜的,但可怜之“鸡”,也必有可悲之处!俗话说:“三更灯火五更鸡。”说明公鸡啼叫是在“五更天”,也就是拂晓时分,唐代诗人李贺的“雄鸡一声天下白”就是明证。“半夜啼叫”,且叫声“凄厉”,邻居夜不成眠,不恼才怪!有人说,这邻居的心也忒狠了。我看不,这应怪这公鸡不守叫的规矩,从而自受其害。
什么叫规矩?打小长辈就告诉我们很多规矩。如“红灯停,绿灯行”“上下楼梯靠右走”等,看来,规矩是一种秩序;还有“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等,原来,规矩是一种教养;后来,老师又说一些规矩名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其实,规矩是一种底线,一种人品。无数的生活经验证明,如果能够遵守生活中的规矩,往往也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获得自由。所以,规矩就像红绿灯,表面是约束通行,实际是保障通行。
当然,再好的规矩也要人来遵守。我不禁想起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讲的百丈禅师的故事:老禅师要求自己“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每日劳作,直到八十岁。有弟子觉得他年事已高,悄悄把他的事都代做了。可百丈禅师坚决不答应:“不让我做,我就不吃。”故事虽然有点极端,却很能说明问题。在百丈禅师看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是规矩,既然立下了,就必须无条件遵守。看来,规矩,关键在于守住。
其实,守规矩就是守人心。人心就像一个飘絮,总会随风流转,看似自由、无拘无束,而规矩就好比用外在的力量给这个飘絮换了一个金刚石做的芯。只要坚持守下去,风吹不走、雨打不动,最终自己能把握自己,这才是真正的自由。做人做事,莫不如此。成为盘中餐的公鸡,其可悲之处,恐怕就在此吧!如果它按时辰啼叫,即便有心如豺狼的邻居,又能耐鸡何?
规矩的话题作文篇4
是“坐如钟,行如风”的准则,还是“中原传世,勤俭持家”的信条?老规矩如同一本泛黄的旧书,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不断汲取精华,任昔日乱世无道,或今朝道德滑坡,定不失其本色,历久弥新。
是该重拾老规矩了。
重拾老规矩,便是重拾做人的准则。
当经济高速发展,gdp不断增长,在庞大的的数字背后,我们发现,人心越来越冷,人情越来越淡,道德底线一次次被挑战,也丢得太多。重拾老规矩,便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找到做人的基本准则和道德底线。若是记得“以诚相待,以理服人”,便不会有医患关系的剑拔弩张,若是记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便不会有地铁里几乎原始的打斗,若是记得“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便不会有老人摔倒扶不扶的全民讨论……`是的,在当下暴露出的种种社会问题,我们发现在曾不削一顾的老规矩中均可得以解释,重拾老规矩,是社会的需求,历史的必然。
重拾老规矩,便是传承笃定的信条。
“今生不欠来生债,新年不欠旧年薪”,在那个风雪飘扬的除夕夜,“信义兄弟”在雪地里接力送薪,让农民工过年的故事至今感动着我们。诚如孙东林所言,他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然而,正是这份坚守着祖辈老规矩的执着与笃定触动了社会的良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样薪火相传的古老信条如同一泓来自历史深处的清泉,流熄人们心中浮躁迷惘的火,用至诚至真的声音呼唤着道德血液的归来。重拾老规矩,更要用行动来传承,发扬。
重拾老规矩,便是守护民族的魂魄。
“忠,义,礼,智,信”这一个个厚重的大字,溯水而上,逆风而行,它们早已是深深融铸在我们华夏儿女的骨血中,深刻如斯,不容毁灭,于是你,我们看到易勤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我们看到教师,书记接力当人质的浩然正气,我们看到了拐杖信使一步步的泥泞,只为坚守父辈的老规矩。老规矩,如同北京城郊的古城墙,守护一辈辈国人的精神家园,重拾老规矩,便是将一块块古砖拭去尘埃,重新垒砌。
从这层面来说,老规矩更像一种文化的约束力,他一次次数诉说着人们的内心,并成为一个民族为之骄傲的信仰。
是该重拾来规矩了!
规矩的话题作文篇5
俗话说:有规矩自成方圆。但在如今这样一个自由又多变的时代里,那些老规矩似乎不再多么重要了,一个只会遵守规矩的人也会被冠上“循规蹈矩”的名号。那么,老规矩究竟有何妙用?它有何存在价值?它本身是什么呢?
在我们的印象里,一些有文化的人,特别是博览群书、以书为友的人,都有一种特殊的气质,他们温文尔雅、平易近人,说话做事不会让人感到不快。这其实不是知识的魅力,也不是书籍的魔法,是因为他们通过读书懂得了一定的道理,知道为什么要跟别人打招呼,为什么要控制自己插话的欲望,为什么要有选择地消费,而不是任何人从小教导于他,什么事要如何做,而他却不知其所以然。可以见得,一个人要发自内心地遵守所谓的“老规矩”,也要他真正的明白老规矩是什么,为什么要遵守。这不是教导几天就能够轻松做到的。所以,只有真正理解老规矩,才会真正遵守老规矩。而守规矩是一个人自身气质和所受文化程度的直接体现,就如同教几岁的孩子守规矩一样,哪怕他是学会了所有的老规矩,做起来也一样别扭。
在新时代,有些老规矩的确过时了,比如我们所说的“不许管闲事儿”,这话说得严肃,否定得彻底,但仔细想来,什么样的事情叫做“闲事”?这却没有一个基本的定义,是大街上不要随便劝架?还是朋友有难绝对不帮?亦或是路上摔倒的人不能扶?有些“闲事”,却体现了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仔细想来,好像只有在大人看不惯孩子做一些蠢事时,才会提及这样的话语,这句话的意义也就不攻自破了。再比如“笑不露齿,话不高声”,这“不漏齿”恐怕是很难做得到吧!现在和以前不一样,总不能在笑之前还要想着用手捂住嘴,这女生还能勉强做到,如果身为男子汉,还要做这样遮掩的动作,岂不是会被人笑话?那“话不高声”呢?什么叫做不高声?现在说话以使人听清楚为主,这不大声怎么让别人听得清楚明白?每句话都用别人勉强才能听得到的声音说出,还不让人厌烦吗?
老规矩在中国封建时期尤为盛行,但现如今却逐渐被淡忘了,能够重新拾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我们需要用足够的知识和事实去考验它,用足够的耐心去理解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为它们穿上新装,就如同新年时的除旧迎新一样,用它们崭新的面貌造福新的时代。
规矩的话题作文篇6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要以规矩来约束自己,正像古人所说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规”是一种画圆的工具,矩是一种画方的工具。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一定的标准或法规去做,就会一事无成。
从古到今,那些有才华,对祖国有用的人,不都是用规矩来约束他自己的吗?比如魏太祖曹操,曹操二十岁那年当上了洛阳北部尉。
他一上任,就叫工匠做了二十多根五色大棒,悬挂在衙门左右。他立下禁令,谁要是犯了禁令,不管他是豪门大族,都用大棒责打。当时,有个出名的恶霸,依仗着他人的势力在洛阳横行不法,谁也不敢惹他。
有一次,他在夜里带刀乱闹,触犯了禁令。曹操不管他来头多大,把他抓起来,用五色棒一阵痛打。那个恶霸经受不起当场就死了。这件事轰动了整个洛阳。
还有一个事例,也能说明规矩的重要性。曹操曾经出兵,在麦田小道上经过,他下令“士兵不许毁坏麦苗,违犯这条命令的处死”。
骑兵都下了马,用手拨开麦苗互相照应,让人马通过,再这时,曹操的马跳进了麦田里。曹操下令文官议论罪名,文书官用《春秋》上的道理来回答,说是惩罚不能加在至尊的首领身上。
曹操说:“我制定了法令而自己违反了它,怎么统帅!不能自杀,请让我自己惩罚自己吧。”于是他拿过宝剑割下了自己的头发扔到了地上。为此他留下了好名声。设想一下:如果曹操不以规矩办事,那肯定打不了胜仗,也建立不了魏国,也不会造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我们要学习曹操不仅用规矩来约束别人,还用规矩来约束自己。
在生活中,也有许多人不守规矩,比如一些驾驶员,不遵守交通法规,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记住“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说得一点也没有错!
规矩的话题作文篇7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规矩。没有了规矩,世界将变得无比混乱。当然,人们也必须遵守规矩。有些规矩很小,不遵守也不会被发现,也不会带来什么麻烦。规矩小到拾物归公,大到社会公德。自从发生了那件事情之后,我才懂得要遵守规矩。我为我那次的所作所为而感到自豪。
故事发生在那个寒假里。一天,我走在街上,有个人递给我一张广告传单。这是一张关于新电影上映的广告传单。当我看到广告传单的最后一部分时,我大吃一惊。因为上面写着‘‘新片《美人鱼》上映’’。《美人鱼》是我在所有新电影中最喜欢的一部,于是,我便迫不及待地跑回了家,向妈妈要钱买电影票。我特意等到妈妈把所有的家务活干完后,给妈妈倒了一杯水,便对妈妈说:‘‘妈妈,电影院里有新电影上映了,我看了预告片,还不错。我今天将寒假作业双倍完成,可以去看电影吗?’’不知为什么,把这话说完后,我不禁莫名紧张起来。过了一会,妈妈终于答应了。但妈妈告诉我,看完电影必须立即回家,否则妈妈又要担心了。我高兴极了。想象着看电影的乐趣。下午,我在电影开场的前三十分钟就到了电影院。然而,事情没有我想象的那样顺利。当我走到电影院时,却发现售票台前已经排成了一条宛如长龙的队。我多么希望能立刻买到票啊。我无可奈何,只好开始排队。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我还是没买到电影票,我也眼睁睁的看着电影票的票数不断减少,毫不夸张,感觉就像有针在刺我的肉,无比痛苦。要知道,我为了看这部电影,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就在这时,我突然有个想法:主动插队,争取快点买到票。可是,正当我准备插队时,我突然发现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自觉排队,遵守规矩。这几个字是那么刺眼、让我不想看也得看。于是,我想:如果我插队了,别人也一定会鄙视我,认为我没有素质,我不能插队。
就这样,我最后最终没有看到电影,但是我并不遗憾,因为我得到了一个道理,它比电影更珍贵——没有规矩,不成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