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的读后感优秀8篇

时间:2025-01-19 作者:couple

在读后感中,分享个人的情感体验,可以让作品与读者产生共鸣,为了让读后感更具吸引力,可以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总结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爱的教育的读后感优秀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优秀8篇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篇1

?爱的教育》,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往探寻案。《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的气力。文章中孩子们所表现的更多的是闪光的美德,这正是小说极力颂扬的地方。小说记录了长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启示,附在日记后面还以第二人称写了他们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这本小说在漫长的岁月里,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长。可以说,这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期的书。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与苦难。这本书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和欢迎。有夏先生的推崇当然是个原因,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当时有很多教师要求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而这部小说给他们塑造了一个可以让他们仿效的榜样——当然,实际上体现的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理想。

爱,像空气,天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实在他的意义已经融进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进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熟悉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轻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假如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天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往,甚至投进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进安利柯的生活,我走进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往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假如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以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也许它听起来很“口号”,但作为一个有知己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进我们的心田。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我不需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很多。爱之所以伟大,是由于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转眼间,我们离开《爱的教育》所记载的那个年代已经很久了,但是“爱”这种教育的方式却永远不应该阔别我们,非凡是阔别我们这些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我们要全身心的往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而欣慰,用爱的泉水往滋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让孩子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长!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篇2

前几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看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地震撼,仿佛看到了善良高尚的卡隆,他身材高大,在孩子们心中很有威信,当弱小同学受到欺负时,他挺身而出,以至于有几个孩子都怕他了,见到了聪明懂事的德罗西,他学习成绩优秀,家庭富有,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还耐心帮助困难的同学;看到了勤奋好学的斯代地,他不善言辞,却具有着无人能比的毅力,让我佩服;见到了坚强、孝顺的波列科西,他一次一次忍受爸爸的无理打骂,却从未失去孝心,最终用很好的成绩让爸爸后悔;还见到了勇敢爱国的小小少年,宁愿自己多么苦,但为了军队的胜利,完成了送信的任务,最终受了伤……

?爱的教育》这本书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意大利的小学生安利柯在四年级期间的一个个小故事,还有老师讲的每月故事,以及父亲和母亲对安利柯的话,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爱”,这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罗伯特这篇日记,事情是这样的:一个要上一年级的小男孩,他突然挣脱了妈妈的手,跑了起来,结果在马路中央摔倒了,这时有一辆马车正好行驶过来,罗伯特不顾自己的安危,一个箭步冲上去,抱开了小孩,自己却被压伤了,昏迷了过去,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罗伯特善良,勇敢,不顾自己,而却去拯救别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这本书将友善、善良、坚强、真诚高尚品质注入了我的心田,让我震撼,我觉得这是一本好书,希望大家有时间也要看一看哦!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篇3

我读了一本书叫《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个名叫安利柯的意大利小学生写的日记,里面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当我读到好友卡隆这篇时,觉得卡隆太可爱了!

卡隆是安利柯的好朋友,是个勇敢,正义的男孩。他是火车司机的儿子,小时候病了两年,所以上学比较晚。他在班里身材最高,力气最大,能一手举起一张椅子。读到这的时候我总觉得他就像超人!他总是热心的去帮助身边的人,当一个同学丢失了买笔记本的钱,站在大街上哭时,他就把自己的钱给了他。他也非常爱他的母亲,他会花几天时间给母亲写一封长达八页纸、四周还画上花边的信,作为生日礼物献给母亲。这是一个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啊!但是别人怎么跟他开玩笑都可以,就是不能说他说谎,我想肯定是因为他是个从来都不说谎的孩子吧!所以,他不能容忍别人怀疑他的真心。他善解人意,乐于帮助同学,充满智慧和正义感。我以后也要向他那样,他是我学习的.榜样。

书中不仅有见义勇为的卡隆,还有品学兼优的班长代洛西;傲慢无礼的诺琵斯;朴实可爱的“小石匠”;意志坚强的斯带蒂……这让我觉得这本书很有意义,正是因为安利柯身边有这么多善良的伙伴,他才可以明白这个世界处处充满爱。而这种爱的情感又表现的极为宽泛,不仅让我体会到什么是同学之间深厚的友谊,什么是师生之间无微不至的关怀,什么是父母永无止境的爱,还有如何去爱身边的每个人,爱祖国,爱人民,爱邻里,爱学习,爱劳动,爱生活,爱和平等等。

读了《爱的教育》,现在我明白了爱的意义,就是尽自己所能,努力帮助别人。在父母疲劳时,为父母泡上一杯茶;给平日辛苦的老师一个敬礼;为爷爷奶奶端洗脚水;与同学、小伙伴分享快乐等等。听我说了这么多是不是也特别想去看看这本书呢?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篇4

爱,一个如此平凡的字,但在《爱的教育》这本书里却不平凡。在亚米契斯的笔下,一个个拥有高尚品德的人物出现在我眼前。

这本小说主要是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安利柯小学四年级发生的事情,其中,有一个故事最让我难忘——《勇敢的罗伯弟》这个故事主要讲罗伯弟早晨上学时,一个最低班的小学生离开母亲之后,一不小心摔倒在马路上,正巧这时一辆车向那孩子急速驶来,眼看就要撞到他了。罗伯弟见此情景,勇敢的.跑了过去,一把抓住那个孩子,把他拖到一边,可他自己却来不及躲,被车压到脚上,骨头都碎了。我真为罗伯弟这种行为感到由忠的敬佩。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有高尚品德的人,比如,热爱祖国的爱国少年,保护同学的卡罗纳,这一个个名字都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但是我最敬佩的还是卡罗纳,为了保护同学,卡罗纳会打欺负他朋友的人。在《纳利的保护人》一文中,纳利身体瘦弱,同学经常欺负他,可他从来不敢反抗,也不肯告诉母亲,常常一个人偷偷流泪。是卡罗纳保护了纳利,教训了那些坏孩子,卡罗纳真是一个坚持正义、善良勇敢的孩子呀!

读了《爱的教育》我懂得了爱是同学之间的一个微笑;爱是同学之间的一句问候;爱是亲人之间的一句祝福。前段时间,我们吉安有一个人的父亲需要骨髓移植,但要一大笔

钱财,他的儿子为了自己的父亲,把自己的画拿去办了个画展,那一天,大家不约而同都来了,我买了三幅画,当一个人付了钱,他总会鞠一个90度的躬,我还多捐出一千元呢!这三幅画里,包含着多么浓的爱呀!

那一天,我真正懂得了,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篇5

在暑假,我读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书中讲述了安利柯在四年级感受和观察到的一切,他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了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用爱感受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书中描写的人物都是极其平凡的,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其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让人感动不已。如:卡罗纳主动为同学解忧,保护弱小,伸张正义。主人公安利柯在父母的影响下,主动帮助穷苦孩子和需要帮助的人。再想想自己动不动就和父母闹别扭,看见大街上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人,还看不起他们,用歧视的眼光瞥他们一眼,我感到非常惭愧!

书中每一篇文章都让我感动,让我一只沉浸在爱的光芒中,特别是“每月故事”感人至深。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生动丰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中人物的高尚品德启迪着孩子们的心灵,也震撼着人们的心。如“每月故事”中替爸爸分忧的`小抄写员,他承受着爸爸的误会甚至责骂,依然默默地帮爸爸工作,几个月来没睡过一个好觉。最后爸爸发现他帮自己工作时,懊悔的流下了眼泪。他对爸爸、对家庭深深的爱,不禁让我肃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小抄写员年龄一样,却显得那样无知,那样渺小。真是太不应该了!

?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收获良多,让我懂得了关爱和尊重我们周围所有的人。阅读之后,我感受到了别人对我的爱,同时也让我知道了要永远有一颗爱别人的心。我感谢这本书,它让我懂得了友爱、父爱、母爱……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篇6

爱的教育,是一部关于爱的书。

一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在一学年十个月里以日记的形式讲述了很多真实感人的小故事,故事里有各种各样的爱,父爱、友爱、博爱、敬爱,以及人民对祖国的爱。

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洛贝谛的`故事。一天他上学时,看见一个小男孩摔倒在马路中间,一辆马车飞驰而来。他不顾危险,冲过去救下了小男孩儿,而自己的腿却被汽车轧成了重伤。从此以后只能拄拐杖走路了。

在洛贝谛冲上前的那一刻,他害怕吗?当然会害怕,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孩,那他为什么要救一个陌生人呢?这就是人的本能,爱的本能。

在我们生活中,像洛贝谛这样,具有英雄品质、无私忘我、不畏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的人,我们称之为英雄。近期安徽巢湖流域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安徽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教导员陈陆,在已连续工作4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的情况下,带领四艘橡皮艇转移受灾群众的途中,船只发生侧翻,他被洪水冲走,不幸牺牲。年仅36岁。

爱是无私的奉献,爱是坚定的信仰,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充满爱心和热情。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篇7

“爱”这个字一直都是让人捉摸不透的。在我的印象里,从小到大都没人有告诉过我关于爱的准确定义,爱到底是什么,代表什么,在哪里,是需要我们自己用时间去琢磨和理解的。

?爱的教育》主要讲的是一位叫安利柯的意大利市立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写的学年之纪事。它主要揭示的是同学之爱,师生之爱,家人之爱,以及对祖国之爱。

对于严师,大多数学生的第一反应都是抗拒和害怕,也不乏有反抗的心理出现。文中的先生看上去难以亲近,但他默默地关心着生了红粒的学生,也不责罚在他背后趁他不注意玩闹的孩子,而是用亲切的语气试图和学生们拉近距离,用爱和学生交流。这显然是极有效的。比起棍棒下的教育,用爱去感化学生,就是以身作则的最好表现,也是育人的初衷。

同学间的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友谊,其实是最单纯的。虽然文中挺身而出救一个快要被车撞到的低年级学生而被压到脚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概率实在太低,但是也让我感到由衷钦佩。小孩子的友谊总是纯真的,单纯的,也是最富有爱意的。这种爱意无关风月。

“爱国”二字是我们最不常挂在嘴上的,觉得国家大事,国家的繁荣昌盛,都和我们没有实质性关系,其实不然。五湖四海的人只要在同一个国家,就是一家人。哪怕是素不相识,萍水相逢也要多多照应。这就是爱国情的体现。在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本里提到过,爱国其实很简单。不需要我们在联合国代表大会上发言,也不需要我们上前线保家卫国,我们只要做到最基础的对国旗尊重,对国歌尊重,不知法犯法等基础要求便足够了。文中那可怜的孩子忍受不了别人对他国家的侮辱,那些对他而且很重要的,别人以同情之心给他的钱,他全数丢还回去。只因他心里明白没有什么比国家的尊严更加重要。这就是爱国的意义。

整本书都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不是它的配色或语言有多温柔,而是它故事的纯真和不加修饰的爱。“爱”这个字在中国其实是不常被听见的,国人大多腼腆,从不把爱挂在嘴边,也不系统地告诉孩子爱是什么。我们所讲究的棍棒底下出孝子,难道就不是爱的教育了吗?不,它是,一切的教育都是以爱为基础的,只是形式上有所不同罢了。爱是无法触及的,可它是能被感受的,天天哭喊着自己缺爱的人大多只是不明白爱的真正意义罢了。爱代表的不只是爱情,沉下心去感受,爱一直萦绕在身边,只是我们从未发现它的存在。爱的教育,爱的真谛,并不是羞于说出口的。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篇8

笛卡尔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还有一句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所以我认为,在一个人的成长中,离不开好书的阅读,但在关键的时候,还需要有高人为我们指点迷津,这两者好比鸟儿的两只翅膀。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拥有了这两只翅膀,他就会在幸福的天空飞得更高、更远。《爱的教育》里面的主人公安利柯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小男孩。他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可以自由自在地读自己喜欢的书,还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通情达理的父亲和善良的母亲,最重要的是后来他遇到了睿智而伟大的舅父,他教会他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人生哲理。

安利柯是幸运的,我也是幸运的。我有幸通过上网读到《爱的教育》这本书,更有幸在这本书的续集里认识了舅父这位平凡而伟大的人物。从他的身上,我学到很多,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日行三善”的做法。

“日行三善”,最初是作为一种赠物,在父母双亡后,由本村牧师唐。爱培里斯德送给舅父的。那天早上,牧师告诉舅父:每朝起来,请先自誓一日中须行三件好事,晚上睡时请自省今日预定要做的三件好事曾否实行。这样行去,你的一生没有一日浪费。刚开始得到这份“赠物”时,舅父很不以为然,认为还不如给他一、二枚银币的好。但第二日,当他独自坐在海边的岩石上时,竟情不自禁地把牧师的话回想起来,坐在那儿沉思了一会儿。结果就是从那时起,他决心依守牧师的教言,每日搜求足以使自己身心与知识完善的三件事。

五十多年来,他一直不忘唐。爱培里斯德的教训,每日在努力着:

第一,增进自己的健康;

第二,把心弄好;

第三,修养思想。

这样直到垂老的日子还照样行着。那么,这“日行三善”的经历到底给舅父带来了什么呢?他是这样说的:“我读过很多哲学书,但我感受到,最好的哲学就是每日想努力把自己完善的时候在心里所发见的东西。”他还说:“这最好的哲学这样教示我:人要身体、感情、思想三者平均协调才好。如果其中有一者不完善,就不能成为幸福善良贤明的人。”正因为“日行三善”的“赠物”给他的一生带来了莫大的安慰和幸福,所以舅父决定把这种做法传给他的外甥安利柯,要他养成每日行三件好事的习惯。

为此,他专门给安利柯制定了一月份一个月的善行计划。比如一月一日的三件事是:

一、自省自己身体的缺点。

二、自省自己品性的缺点。

三、自省自己头脑的缺点。

一月三十一日的善行计划是: 今日是一月的末日了,自问自答地来考查一月间的成绩吧。

一、为强健自己的身体起见,本月做了些什么事?

二、为修养自己的精神起见,本月做了些什么事?

三、为培养自己的知识起见,本月做了些什么事?

纵观舅父的“日行三善”,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多做实事,少说空话;多做有益于自己身体、思想、情感的好事,每天积累自己的健康、德行和知识,使自己生活得健康、充实和快乐。由此我想到了古人曾经说过的两句话:“吾日三省吾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又想到了陶行知的“每天四问”:

第一问: “自己的健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

第二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

第三问:“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

第四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

我还想到了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所有这些,都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目标且脚踏实地的人,认认真真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完人生之路。

联系自己的实际,我发现,其实我已经在无意中践行着舅父的“日行三善”。比如,我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我很高兴,因为早上我坚持跑操了;今天我很高兴,因为我上网观看了魏书生关于“教育与人生”的讲座视频;今天我很高兴,因为我帮婆婆干活了……虽然我做的不够完善,坚持得也不够好,但通过自己断断续续、有意无意的亲历行为,我还是感受到了这种做法给我带来的好处。它让我的生活充实了,少了一些无聊空虚;它让我更自信、快乐了,让我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体会到了自己的进步以及帮助别人所带来的快乐……所以我决心将“日行三善”进行到底,真正有意识地用它来指点人生,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让我的生活更健康、更充实、更快乐,让我的人生更有意义!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践行“日行三善”,让我们的生活从此变得充实快乐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