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观后感可以促使我们对影片情节进行深度分析,提升批判思维能力,写观后感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解析影片的叙事结构,以下是总结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十月围城的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十月围城的观后感篇1
看了电影《十月围城》心儿象起伏的波涛,久久不能平静。
?十月围城》讲述了19年10月15日香港中环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岂丐,车夫,学生,赌徒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双重高压下,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
19年。清末。正是清廷疯狂暗杀“革命党”的黑暗年代。10月15日。革命领袖孙中山决定冒险赴港,名为探望母亲,实则与十三省革命代表见面会谈。清廷将军阎孝国买通香港警察,在全港织起了一张“刺孙”的天罗地网。而“中国日报”社长陈少白作为革命党人,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保卫孙中山的任务……
影片为我们展示了许许多多生动感人的画面。我非常喜欢影片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他们说的每一句话。李玉堂发抖的手,李重光大义凛然背后对死亡的恐惧。陈少白不畏生死,但对重光的疼爱和重视,阿四阿红的纯粹还有众多不知名的小人物的牺牲,为我们展示了精神上无限强大的力量这是最感染我的地方。
李玉堂的表演很精采,我很喜欢这个人物形象。他虽然是个商人,但他却是个爱国的商人。他在封了报馆后,仍坚定的要求把孙中山回国的消息宣传出去。他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是他四十岁时生的独生子。他爱自己的儿子,不愿让他卷入政治旋涡中来,希望他专心读书,光宗耀祖。然而,当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安危面临选择时,他选择了舍弃,舍弃自己的儿子,为了民族的大业。
李重光这个人物形象我也很喜欢。他是李玉堂的儿子,是李玉堂在40岁时生下的儿子,17岁,受陈少白影响极深,虽然仍有着年轻的稚嫩与天真,却拥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他当孙中山的替身时,面对警察的追捕,他对车夫说:原来我活了17年,就是等这一个小时。他还说:我闭上眼就是中国的明天!
影片中的阿四和阿纯这一对有情人,打算在完成保护孙中山的任务后结合。可是,阿四没有回来……
看了这部电影,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多少仁人志士为了革命献出了他们保贵的生命。我们这样和平的环境,是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啊!我们应该继承先辈的遗志,完成他们没有完成的事业,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
十月围城的观后感篇2
1906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环,来自社会各阶层的8个义士,为了保护从日本抵达香港召开起义军会议的孙中山,与清廷派来的500名杀手展开了一场舍身忘死浴血奋战以死护卫的对抗,最终孙中山先生得以安全离开香港。
铭民初次听到《十月围城》的名号,并没有在意,想来只不过是甑子丹的又一部打戏。不料,看过之后才知全然不是预想的这么肤浅。其实饰演赌徒沈重阳的甑子丹在戏中的看点并不突出,尽管在电影海报上他是位列第一的主要演员,但是单纯就打戏来讲,由黎明扮演的乞丐刘公子和巴特尔饰演的小商贩王复明,其打斗的精彩程度均胜过甑子丹。抛开武打的戏份来看,饰演暗中资助革命党的商人李玉堂的王学圻和饰演李玉堂人力车夫阿四的谢霆锋,戏份极重,其表演的功底让人情不自禁的赞叹。由此可见,王学圻和谢霆锋的发展大有进一步挖掘的潜力。
饰演戏班女儿方红的春春(李宇春),在演技方面表现平平,尤其方红姑娘在亲眼见到自己的父亲惨死的时候,居然半响才有泪水挤出来。不过,从影片中可以看出,李宇春演的很认真。另外,以她本人的外貌和性格特征非常适合一个流落他乡的戏班班主女儿的身份。尽管如此,她一亮相还是立刻引得观众笑出声来,大概有种很傻很天真的味道。
誓死追随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党人,《中国日报》社长,信念坚定书生意气的陈少白,饰演者梁家辉。这是我所见过的梁家辉所表演的影片中给人最有力量感的一个人物,虽然生性胆小怕血,但是当面临凶残的强敌,遭遇一轮又一轮的险境时,陈少白还能沉着带领义士们左冲右突。陈在这次护卫孙中山的战斗起到了最为核心的作用。
胡军(饰演由清廷派出追杀孙中山的大内高手严孝国,也是这批刺客中的最高统帅。)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的。胡军在戏中,言语不多,处处露出杀气,从而加重了整部影片的紧张气氛。
“我这十七年,就是为了这一个小时而活着。”这句话出自香港大富商李玉堂四十岁才生的独生儿子李重光的口,这句话也是这部影片的灵魂所在。王柏杰饰演李重光,王在这部影片中的表演我个人感觉没有特别的亮点,但是他在戏中的这句话却是震撼人心,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李重光,刚考上美国高等学院的豪门公子,年仅十七岁。他在说服车夫阿四同意自己装扮成孙中山替身的时候,说了这句话。以李重光的家境和学业背景,能有这样透彻的话语,实在令人敬仰。可以想见的是,孙中山先生号召的革命精神,是多么的深入人心,革命就是草原上升起的太阳,没有人能不受其影响。
其它,诸如范冰冰饰演的四夫人月茹,李玉堂的小妾,赌徒沈重阳的结发妻子。以月茹侍妾的身份,她在戏中居然仿佛李玉堂的第一夫人,这可能是编剧的疏忽,也可能是导演为了加重她的戏份而特意安排的。其它演员还有,饰演孙中山的张涵予,饰演香港警司史密夫的曾志伟,饰演戏班班主的任达华,扮演兴中会会长杨衢云的张学友,饰演车夫阿四的未婚妻的周韵,以及饰演“刘公子”错误爱上的女人李嘉欣。
需要说明的是,《十月围城》号称“打戏不断”,事实上只能说敌我的打斗占了整部影片的三分之二多,“打戏”两个字用的有点牵强附会。《十月围城》说:“没有真正的主角”,这句话可以打98分。一部影片不可能没有真正的主角,尽管参演的大明星很多,但是在一个事件中不可能大家都有同等重要的事情做。而这正是这部影片最最值得称赞的地方,导演把每个角色都演活了,看完《十月围城》,你会发现每个人在戏中都很重要,每一个演员的一举一动,都能在脑海中清晰的浮现。那些戏份少的人,居然也有让人过目不忘的细节。比如张学友饰演的会长一出场就被枪击暗杀了,他倒下的那个情景和他死前所说的话,正昭示了未来革命党人的艰险,由此给整部影片定下了厚重的基调。还有任达华的前生遭遇和保护孙中山之前就被强敌所杀,加重了剧情的紧张气氛。李嘉欣那短暂的几秒钟的镜头,对乞丐公子的落魄作了最好的交待。
最后就是影片结束时,孙中山站在船头那饱含伤痛与深情的眼神,用无声的语言总结了刚刚发生的一切。除李玉堂和陈少白这个两个不会打也不擅长跑的人活了下来,其它的义士无一幸免一死,而且都死的非常非常的惨烈,有一种揪心的疼。试想,如果没有这个眼神,可能会导致一些人认误认为这就是一场普通的打戏。其实不然,以铭民的理解,这部影片是想告诉我们:活,要有价值;死,要有意义。
十月围城的观后感篇3
我们班组织了一场集体观看《十月围城》这部电影,它极大地突出了'缅怀先烈,弘扬爱国精神'主题,我受益匪浅,感动肺腑,于是,怀着激昂无比的心情写下了这篇观后感。
?十月围城》讲述的是清朝末年,一九零六年时,清政府羸弱,外墙侵略,民不聊生的国情。在水生火热中,国父孙中山先生率领着一批仁人志士,誓以鲜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该片以时间为线索,拍摄了孙中山先生到香港前七天至达港之日发生的刻骨铭心的事件。
影片用饱含深情的镜头,描绘了那个时代的中国风貌,刻画了一群伪走向共和到死不顾,引颈就戮的英雄人物。他们以自己强大的人格魅力唤醒了民众沉睡的意识--商人、学生、老板、脚夫、苦力、赌徒甚至乞丐,这些人参与舅父孙中山先生的目的多种多样--为了老板,为了兄弟,为了爱情,为了救赎,但当一切尘埃落定之后,那些安静的灵魂已浸染了一份革命的崇高,值得所有的人仰望和铭记。
?十月围城》中所暗含的情感是无法简简单单用言语来表达的。电影中的父子情、夫妻情、兄弟情和儿女情在导演的拍摄下勾勒出一个个侠骨柔情的热血男儿。一向演正派的胡军,此次在电影中十足的演了一个大恶人。这个暴躁但忠烈的清军官阎孝国被胡军演活了。那份报效朝廷的愚忠、顽固和病态都融在他的举手投足之间,可谓入木三分。也揭示了再那个年代里,那些腐朽的制度和思想,那些与历史潮流作对的人,必将为自己的愚昧行为而付出惨痛的代价。
如果没有以前的革命烈士,如果没有以前的鲜血,怎么会换回我们新一代的辉煌成就?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以前为了新中国成立而牺牲的英雄们。《十月围城》就是一部将近70分钟的激烈的舍生取义的交锋站。
正是因为残酷,冷血的场面充满了悲剧色彩,正是因为每一位英雄充满了爱国之情,正是因为每一位演员都完全投入到演习中。我为这部电影而哭了足足四次。王复明的顽强,方红的勇敢,李重光的坚持使我催泪不止。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被从赌徒到革命志士,父子之情,主仆之情,同志之情所深深的感动了。这所有的“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变成了每一个中国人家国天下的大情怀。这部电影它没有说教式,没有口号式语言,却能把爱国主义表现得如此自然流畅,水到渠成。我认为《十月围城》它已经让每一位观众们在不知不觉中经受精神洗礼,它使我感受到了博大的爱国情怀。
我敬佩电影当中的每一位英雄。如果没有他们不屈不挠,英勇顽强,哪来我们的今天?今天这些没好的日子是无数中国同胞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难道我们不应该向他们学习吗?虽然,现在的中国已经变得繁荣富强了,不用我们去打斗。可是,我们要努力学习啊,要为国家的建设出一份力。因为,我们也是中国的一份子。
我谢谢《十月围城》朴素的情感展现,谢谢它展现了英雄最为人性化的一面,谢谢它让我明白了爱国,保护国家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十月围城的观后感篇4
?十月围城》这部影片描述的是孙中山到香港联合十三省代表策划起义的前后4天多时间里所发生的事,里面有大商人,有文人,有工人,有警司,所有人都为了革命而努力,给了我极大的感动,更多的是震撼,无论何人,不计后果,为了一个目标而奋斗,乃至牺牲性命。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何为革命“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叫做革命”觉得很是有理,那些人牺牲性命也要换来起义的成功、换来革命的成功、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就是所谓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吧!
影片中的李玉堂使我很是钦佩,他为了朋友,为了救国,他从最初的捐款到最后的亲身冒险,他的爱国精神是值得赞扬的,连他的儿子最终也在这场营救行动中牺牲了,虽然他幸运的活下来,可丧子之痛对于他来说或许更加痛苦吧。当然不仅他一个,还有许多小人物也使我动容。如甄子丹演的警察,一个好赌成性的废人,可以为了女儿毅然决然的放下仇恨去救李玉堂。他死的毫不犹豫,体现了一个父亲的伟大。或许他不懂革命,但他知道他这样做可以换来女儿的幸福生活,他就肯去做。仔细想想革命先烈为什么要革命,就是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使后代可以不用受到战争的痛苦、使后代可以不用被封建主义束缚、使后代可以不用受列强侵略。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人加入革命的队伍,为了后代,为了明天的中国而奋斗而牺牲!
这是一部精彩的电影,给了我们感动和敬佩,感动之余开始思考现在的生活是否太过安逸,不用为生存奋斗是否就意味着无所事事。这部片子在给人带来深深的感动、震撼同时也留给了我们深沉的思考,一个人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人生是否就是图个长命百岁。答案绝对不是,那人生的真谛或许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思考和探索。而且我们也应思考如何去守护前人拼死创造的这个和谐社会。
十月围城的观后感篇5
上午还在英语四级的考场上昏昏欲睡。下午就坐在了电影院里看了《十月围城》。英语四级,听力基本没听,阅读基本抓阄,完型基本胡诌,翻译基本小学水平。说出来也不怕大家笑话,我个人认为,我将彻底的告别英语了。哪怕这次英语四级死的在壮烈,我也将“爱国进行到底”。这只是一个小插曲回到正题。
十月围城,只上映两天就可以证明自己是贺岁档里面的佼佼者。也是岁末,09华语电影的一次完美收官。我不知道后面的电影会怎样,但是09年上映的贺岁片中十月围城绝对是王者。相比于被批的一塌糊涂的刺陵、完全就是小品的三枪、特效贯穿始终的风云2.十月围城可以说是最佳了。当然瑕疵也有。
整部影片的高潮扣人心弦,目不暇接的动作,义士死去的悲壮,情节的紧凑,时间的争分夺秒。即看着舒服又看着压抑,死的太过凄惨,让观众们无不动情。监制陈可辛的讨好观众的目的完全打到。电影一开始,重大牌纷纷亮相,看的很过瘾。和建国大业有一拼。也许整部电影的瑕疵就在于。义士们的功夫有点夸张了,黎明太神奇了。一把铁扇像是武侠小说中的侠客。几个字概括一下吧。十月围城,是为了保护孙中山,间接的促进了民主革命。可以说是将国进行到底。说说演员吧、
一、谢霆锋的未来在演艺圈内公认为是大有前途的,这一次十月围城的突出表现。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谢霆锋绝对是将来的电影巨星。那条惟妙惟肖的勾勒再眼睑的伤疤、傻里傻气的阿四也有自己的忠诚与职责,当声嘶力竭的去组织阎孝国杀孙中山时,死的大义凛然,一个小角色,一个拉羊车的小人物也可以让人们潸然泪下。在谢霆锋身上,可以看到的是一种忠诚,对国家、对主人、对爱情、对责任、对朋友。
二、一个叫花子出现了好多次,直到接受了保护孙中山的人物,而改革面目时。我才可以确定的说他是黎明。从影以来,黎明演的最落魄同样是最大气,最有魄力的角色了。一把铁扇可以杀的杀手片甲不留。一个个的铁钩令他肉末横飞,但就是这样,这个因为爱上了自己父亲的女人而落魄成叫花子的刘郁白在接受李玉堂去保护孙中山的任务后。他义不容辞的去完成,哪怕死的.有点惨不忍睹。也许在这个角色身上我门同样可以看到那样一种爱国情怀,但其实刘郁白自身的遭遇就是被当时的社会背景所迫害的。去保护孙中山的同时,也是在将自己拯救出。刘郁白,人如其名的悲壮。
三、一部电影中惊现鹤立鸡群的巴特尔。给了人们笑料,但人们最终知道的是。巴特尔不仅仅是买臭豆腐的一个落难的和尚。而确实一种与自己身躯相符合的铁肩道义。当被十几个人围着用刀子在身上乱刺,即使这样巴特尔仍然可以和数十个敌人同归于尽。也许正如死前对阿四谢霆锋所说的那一句话一样,我有名字,我叫王复明一样。这个名字就决定了他的使命,他的未来。一个篮球巨星演起戏来有模有样,可圈可点。而且将角色拿捏的恰到好初。巴特尔可以考虑进军娱乐圈。
四、习惯了叫春哥了、李宇春的出现可以引起观众的笑声。即使说声音有点做作,但是李宇春的死同样也是换回了不少人们的眼泪。与敌人同死在炸弹里,一句,“爹,女儿不孝”。这样至少暂时让人们忘记了他是春哥,而是让人们记住了她是那一个为保护孙中山牺牲的仅有十六岁的方红。
五、一个拳头不停的打,矫健的身姿。真是十几年前的精武门的陈真。甄子丹的动作无疑让本部影片又提高到另一个档次,毫不跨张的可以将电影的类型加一个动作上去。打得太精彩了。甄子丹和十几年前并无两样,有的动作像叶问,有的像陈真……但最终只是象一个叫沉重阳的赌徒。为了钱他什么都可以做,但同样为了一种情,一种责任他可以不要钱。甚至搭上性命。也许甄子丹是义士中死的最累的了。不断地打斗,最终是用身体去挡住飞奔的马。甄子丹是将一个人的心里也演出了,两种人格的转变很有噱头。
六、王柏节以前并不认识。一部十月围城就记住了。演的可以打到及格得分数。李重光是李玉堂在不惑之年生下的儿子,家教甚严,父亲对其“责之深、爱之切”。青年时受陈少白的影响极深,决心走上革命之路,也因此和父亲产生了深深的矛盾。但就是这样一个文弱书生的角色,却担当起了孙中山替身的重担,直到最后死的苍凉,李重光让人们知道了革命流血在所难免。死前的那一笑更是震慑心扉。也许最痛的就是陈少白和李玉堂了。
七、王学圻是越老越有味,一个李玉堂又再次深入人心。商人、革命党人、父亲……无奈、坚决……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角色。让人怜悯。是本部电影的一个绝对主角。
八、梁家辉。对于这个老牌影帝来说。革命党人陈少白,演起来轻车熟路。一个有名的报人第一次在萤幕上看到了原型。胡军的反派角色更是狰狞。略带着萧峰的霸气只不过是一个反角,但是也是演的入木三分了。
九、范冰冰、周韵,两个女性戏份不多。但从侧面上都可以烘托出封建社会背景下的喧嚣。
十、曾志伟的小胡子,影响很深。还是曾志伟应有的风格。任达华、张学友的友情演出也为电影增添了筹码。当看到李嘉欣时,发现没有变老啊。虽只有一个镜头。之于张涵予吗。不看演员表真不知道孙中山是他演的啊。不过挺有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