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个人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3-01-27 作者:Animai

如果我们的内心对某件事情有念头时,可以把这些记录在心得体会中,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给别人,下面是总结社小编为您分享的时代楷模个人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时代楷模个人心得体会6篇

时代楷模个人心得体会篇1

武侠小说里有空手夺白刃,可福建“漳州110”的辅警陈超却有徒手撕铁门的功夫。陈超还成了漳州的网红,他徒手撕门救火的佳话在街头巷尾传开……

故事发生在2018年6月26日晚上9时许,“漳州110”接到指挥中心指令:芗城区东方明珠小区18栋14楼屋内冒浓烟,疑似起火。此时正在周边巡逻的110警组徐毅、陈超提着灭火器火速赶往,不到2分钟就到达现场。可任凭民警如何使劲敲门,屋内始终无人应答,眼看着浓烟不停地往外冒,情况十分危急。

“再不进去把火灭掉,后果不堪设想。”陈超心里想。“里面没人开门,我们又没钥匙,怎么进去?”同事小林着急地说。

“只能硬开了。”话音刚落,只见陈超双手握住铁门上的钢管,用力一撕一拉,几次下来,一扇铁门竟然被他硬生生地撕开了。可里面还有扇防盗门,此刻,陈超顾不上刚刚被铁门割破、鲜血直流的双手,一脚把第二道门踹开。这时屋内已经浓烟滚滚,呛得让人无法呼吸,熏得眼泪不停地流。为了抢救群众的生命财产,陈超等人顾不得自身安危冲进房间,找到着火点位置,迅速将火扑灭,并逐一检查了每一个房间,所幸现场无人员被困。

此时屋主急急忙忙地从外面赶回来,本以为见到的是已被大火吞噬的房间,没想到除了电磁炉和餐桌烧毁之外,没有其他重大损失。看着污头垢面、全身沾满干粉的陈超等人,屋主连声道谢:“要不是你们来得及时,估计房子早就被烧没了。”楼下围观的群众也都不住地称赞:“"漳州110"这些小伙子真是"好叫小"!”(闽南语,意思是“好样的”)。

事后有战友笑问陈超当时是如何想的,陈超回答:当时没考虑那么多,就是想赶紧把人救出,把火灭掉。

危急关头,总有“漳州110”挺身而出。他们秉承赤诚为民的110精神,在群众危难时刻冲锋在前。两年来,“漳州110”参与抢险救灾100多起,救助群众3000多人,挽回财产损失上千万元。

时代楷模个人心得体会篇2

5年前,应久昌生病需要尽快做手术,钱海军知道后很快联系好上海一家医院,又亲自把老人送过去。老人康复后,钱海军和爱人隔三差五就来探望。去年钱海军还帮老人将家里的电线全部进行了安全改造,并贴心地装了感应电灯,还耐心地给老人讲解使用方法。

23年来,钱海军结对服务了100多位残疾、空巢、孤寡老人,还捐助了27名贫困学生。服务范围也从最初无偿提供电力维修改造服务,到群众无论大小事都随叫随到。后来他干脆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登在了报纸上。

宁波市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主任傅立韵:这个电话号码一公布,在离慈溪60多公里的宁波,70多公里的宁波北仑电话都打来了。

2015年,宁波慈溪电力部门启动了“千户万灯”困难残疾人住房照明线路改造项目。西藏日喀则、吉林敦化、贵州安龙和四川布拖……这次,钱海军和他的志愿团队还走进偏远地区,为6000多户人家完成了线路改造。

如今,钱海军已从当年的“小钱同志”变成了现在的“钱师傅”。在他的影响下,“百姓身边点灯人”的队伍已经达到了1200多人。他身上的这束光,正在变成一片灯海。

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二十三年如一日,助老扶困,无私奉献。钱海军同志正是千千万万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他点亮的不仅是万家灯火,还是困难群众心里的希望之光。他是共同富裕道路上的时代楷模,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

时代楷模个人心得体会篇3

毛相林,男,汉族,1959年1月出生,重庆巫山人,中共党员,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

下庄村坐落在巫山县竹贤乡的大山深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外出只有一条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世世代代几乎与世隔绝。1997年,时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的毛相林带领村民向绝壁挑战,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整整用了7年时间,终于在悬崖绝壁上抠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天路”,修通了人们盼望已久与外面世界沟通的连接路、出行路;出山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历时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蹚出了一条“致富路”……在毛相林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下庄村2016年在巫山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70元(其中,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11344.56元),贫穷落后的面貌得到了大大改观。2020年10月16日,毛相林同志获得“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时代楷模个人心得体会篇4

重庆日报记者近日乘车从巫山县城出发,在群山中颠簸了近两个小时才到达下庄村。20多年前,毛相林带领村民开凿的天路顺着山势蜿蜒而下,路的一侧连着绝壁,一侧临着深渊,颇为壮观。

不高的个头、花白的头发——再次见到毛相林,他的脸上又多了几道皱纹。几年前,记者就曾来到下庄村,对毛相林绝壁凿路,带领村民“愚公移山”的事迹进行过深入报道。此次故地重游,毛相林已是年近花甲的老人。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年轻时,毛相林最爱哼唱这首祖辈传下来的歌谣。正如歌谣中描述的一样,下庄村坐落于“天坑”之中,20多年前,这里不通公路,村民出村要手脚并用,翻过一道落差上千米的悬崖。

1997年,时任下庄村支书的毛相林坐在海拔1300米的山崖上,望着天坑中的下庄,心里腾起了修公路的打算。可当他说出自己的计划时,村中反对声却不少,原因很简单——修路要钱,村里拿不出。

毛相林不甘心“坐井观天”,他偷偷挪用了母亲的700多元养老钱,作为第一笔修路资金。在其带领下,村民们东拼西凑,5天时间共筹集了3960元,再加上毛相林以个人名义向信用社贷款的1万多元,下庄村民第一次向大山、向闭塞发起了挑战。

这年秋天,毛相林和村民们没日没夜地泡在工地上。大部分路段要在悬崖绝壁上开凿,没有任何机械设备,他们就用最原始的方式——将红绳缠在腰间,在半山腰荡着“秋千”勘测;用钢钎凿孔、铁锹铲土,然后填上炸药,劈山开石。

2004年,一条2米来宽、全长7.9公里的绝壁天路终于修通了,竣工那天,村民们买来长长的鞭炮,炸得震天响。

时代楷模个人心得体会篇5

在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福建省“漳州110”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时代楷模个人心得体会篇6

有人说,工作光努力还不够,还必须热爱,光有热爱也还不够,最好把事业当成内心的宗教,当作至真至诚的信仰。近日,项目统一组织学习了余元君同志先进事迹,我也因此认识了余元君这样一个赤胆忠心、铮铮铁骨的洞庭之子,一个把事业当成信仰的共产党人。

余元君,原湖南省水利厅副总工程师、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总工程师。2019年1月9日下午,余元君同志因连日超负荷工作,在洞庭湖区钱粮湖分洪闸工程建设工地现场办公时复发疾病,不幸殉职,年仅46岁。

把事业当做一种信仰,需要崇高的精神境界。在这些人看来,人生就需要奋斗,就需要有所成就,就需要有所贡献。所以他们会把自己的事业当做自己毕生的追求,通过工作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当工作成为一种信仰,不管工作有多难多艰苦,他们从不会去找任何的借口,总是会千方百计地努力去把工作做到极致,做到完美。这样的人从不会斤斤计较于自己一时的得失,他们会牢记自己的初心,不断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躺一下,也好”。这简单的一句话成为了余元君同志留给这个世界最后一声感叹。若不是因为对事业有着一种近乎疯狂的执着,也不会有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撑着他像个铁人一般得一直奋战在洞庭水利工程一线。家中的妻儿再也盼不到他归家的身影,卧室里的电脑桌前再也不会有深夜伏案工作的身影,洞庭湖畔也再也看不见一个衣着朴素的水利工程人奔波忙碌的身影。这位洞庭之子,在忙碌奔波二十五载之后,他终于沉睡在洞庭湖温柔的怀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