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教案6篇

时间:2025-10-13 作者:dopmitopy

提前制定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清晰地了解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一份出色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下面是总结社小编为您分享的五年级音乐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五年级音乐教案6篇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和愉快的心情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

2、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丰富和表现歌曲《清晨》,并从中享受音乐的乐趣。

3.在学习歌曲中让学生懂得珍惜清晨的美好时光,珍惜儿童时代的美好时光。

教学重难点:

1.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

2.区分声乐的两种演唱形式——合唱与重唱。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倾听,勤于动脑、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手风琴、课件

教学方法:听唱法、自主学习、合作、示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课

(二)学习歌曲《清晨》

1、播放《清晨》

师: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首先我们来听一遍歌曲,请你感受歌曲的情绪

(学生答:歌曲情绪……)

2、再听歌曲

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可以为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呢?每段的情绪分别怎样?

(三段:第一段活泼,第二段优美,第三段活泼)

3、自学旋律

(1)轻轻跟唱旋律,找出你认为比较难唱的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

(2)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与帮助,指导学生唱准歌曲,引导学生观察歌曲旋律的特点,找出相同或相似乐句,讲解“同头换尾”的概念和d.c.反复记号的作用,分析歌曲aba三段体结构

(3)生分别齐唱一二声部旋律

(4)生分组分声部唱旋律

重点强调:每个声部的同学在演唱时声音不要太大,相互兼顾,声音均衡

(二声部难度要大一些,可以让音准非常好的学生唱第二声部,老师也参与到第二声部中)

4、师示范歌曲

学生评价

5、这首歌曲一共几段歌词?

学唱第一段歌词:悄悄慢唱:间奏(3616-)她使歌曲轻快而活泼更富有动感,这一段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分唱----交换----连起加快一点唱。

第二段:直接唱。

-----分唱---纠正(加手势)(板书)两条龙,同头换尾。还有第二部分附点、末尾音的音高。注意看老师手势。(山坡)----交换--- ---连快。这一段旋律优美舒展,歌曲通过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第三段同前

第四段:直接唱。歌曲在d.c.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四段连起来(随琴录音伴奏)

6、指导学生用轻巧、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7、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的演唱《清晨》全曲。

(三)编创

师:我们学了这么多种演唱形式,你还能为这首歌设计一种演唱形式吗?你觉得,怎样唱,才会让这首歌唱得更美呢?

分小组讨论用什么演唱方式来演唱这首歌。

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方案范例:

方案1:演唱形式:我唱第一声部,邀一个同学唱第二声部,一道演唱这首歌,并请全组的同学为我们伴舞。

方案2:演唱形式:我们全组的同学一起来合唱这首歌。

方案3:演唱形式: 我一个人独唱第一段,再和全组的同学一起合唱第二段。)

学生间相互评价,评出唱得最好的一组。

(四)、小结

师: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希望同学们正像歌中唱的那样:“奉劝大家要起早喔喔,美好时光不要辜负了。”

伴随着歌曲离开教室。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欣赏,感受圆舞曲的风格,广泛了解异国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舞曲音乐的鉴赏能力。

2。记忆第一圆舞曲主题旋律,模唱主题旋律,了解圆舞曲的速度、旋律特点,体验乐曲充满活力的、抒情优美的情绪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介绍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了解作曲家创作的其他代表作品。

2。感受圆舞曲的。节奏速度特点,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记忆乐曲中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讲解:

每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新年音乐会的.返场节目里都会有一曲蓝色多瑙河。这充分说明

了蓝色多瑙河在奥地利人们的心中,乃至全世界人们的心中占有相当高的位置,是世界流传的经典名曲。

2。教师讲解乐曲的作者(约翰?施特劳斯简介),并对乐曲进行全面地分析,使学生对乐曲有一定的了解。

3。播放一段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视频。

二、欣赏圆舞曲

1。初次聆听乐曲童声合唱《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要求:听辨五个圆舞曲主题旋律,能够分辨乐曲的段落。感受每首圆舞曲的情绪特点。(圆舞曲旋律听辨)

2。复听乐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师:歌曲是几拍子的?

学生听后自由回答。

3。听赏第一圆舞曲。教师出示第一圆舞曲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一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记忆第一圆舞曲的旋律,感受圆舞曲节奏、速度、旋律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模唱第一圆舞曲的旋律,说说圆舞曲的速度、节奏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生: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舒展,速度轻快……

师:乐曲轻盈优美,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这么的旋律我们来视唱旋律乐谱。

(1)学生随老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记忆第一主题旋律。

(2)学生也可以用口风琴演奏,熟悉这一主题旋律。感受圆舞曲速度、节奏、旋律特点。

4。听赏第二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二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二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感受圆舞曲三拍子动作轻快、优美,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感受弱起小节的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在速度、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表现的是怎样的一幅场景?

生:情绪热烈、欢快,速度较快。表现了人们在欢快地跳着舞。师指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找出音乐的强拍,讲解弱起小节的特点。

老师指导学生哼唱这段旋律,注意弱拍和连线的拍子要准确,空拍时要做到声断气不断。学生体会演唱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它是约翰?施特劳斯的最作品。请同学们下课利用网络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对歌曲的鉴赏、理解与感悟,提升审美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点:

启发、指导学生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

三、教学难点:

第五小句视唱

四、教学方法:

情景法、欣赏法、示范法、教唱法等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多媒体课件)

师:同学们,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们会想到什么成语来形容呢?

生:……

师:老师想到一个成语“万籁俱静”,一切的生命似乎都销声匿迹;但是在这粉妆玉砌的宁静世界里,我们仍会有惊喜、艳丽的发现,它们不畏严寒,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还有这样一种白色的小花,你们见过吗?

生:……

老师也没有见过,因为这种花生活在海拔1700米以上的高山上,环境非常艰苦,一般人是很难得见其美丽容颜的。它那娇弱的美丽向人们展示出生命顽强与坚韧。同学们能猜出这是什么花吗?

生:……

师:这就是雪绒花,又叫火绒草,是奥地利的国花。在奥地利雪绒花象征着纯洁、勇敢与坚强,许多年轻人哪怕冒着生命的危险都要去摘一朵洁白、美丽的雪绒花献给自己的心上人,因为只有她才能代表自己为爱情牺牲一切的决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以花为歌名的世界名曲《雪绒花》。

(二)初步感受与学唱

1、听赏歌曲《雪绒花》(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同学们仔细体会声音的特点)

师:听完一遍之后,大家对歌曲的第一感受是怎样的呢?

生:……(旋律很优美、抒情,节奏舒缓、舒展,歌曲情绪是赞美的'、深情的,3/4节拍的特点如果让我们想象一副画面的话,你会想到什么画面呢,老师想到的是仿佛看到晶莹的雪花在天空上飞舞,非常浪漫)我们再听音乐看是是否是这样的感受。

2、美好的音乐我们总忍不住想唱起来,下面我们随着lu音一起来感受音乐吧(教师示范lu音哼唱的感觉,坐姿端正,闻花式气息,lu音随气息发出声,声音感觉到头顶有嗡嗡震动感,口腔里状态像含了口水,面带微笑)

3、发现错误,解决难点第五小句。四个乐句的旋律走向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情感。(同学们发现有唱不好的地方吗,)

(2 05 5| 7 6 5| 3 — 5| 1 — — | )

4、用lu音合唱全曲(轻柔优美抒情的)

5、演唱歌词(简要说明歌唱时的“轻、柔、高、美”要求,对其中“高”的要求稍作解释,并指出今后要多去体会。引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

(三)深化感受与理解

1、歌曲简介:

?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音乐之声》是一部音乐歌舞片,里面有很多好听的音乐,示范,曾荣获过五项奥斯卡金奖,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经典影片,随着电影的播放,很多人都记住了这首幽雅恬静的歌曲,现在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歌曲之一。影片中多次出现《雪绒花》的旋律,下面我们来欣赏影片中是如何表现《雪绒花》的。

2、欣赏电影片段:

评析影片中的表现(包括演唱形式、表现方式、内心情感、主要从神情上分析,前面感觉愉悦的表现对幸福宁静生活的渴望,最后一句表情有些忧虑,这种忧虑表现出男主角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我们也可以发现看似对花的赞美,实际抒发的是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忧虑的眼神根据歌词理解,希望祖国好,好象担忧祖国的安危,表现出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四)情感升华:

1、电影故事梗概及《雪绒花》歌曲出现背景的简要介绍。

电影《音乐之声》里的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当时德国法西斯占领了奥地利,并命令本来是奥地利海军舰长的电影男主角回到海军去帮他们作战。上校不愿意背叛祖国为法西斯卖命,决定利用参加家庭合唱节的掩护,逃亡到当时的中立国瑞士。在音乐节上,上校为父老乡亲献上的还是那首他最喜欢的歌曲《雪绒花》,这也是雪绒花第二次完整在影片中出现,当唱到第二遍的时候,即将离别祖国的伤感让他声音哽咽,唱不下去了,他的妻子马上默契的接唱下去,台下的观众深为感动,一起高唱起来,共同抒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法西斯的愤恨,这歌声使敌人心惊胆颤。下面我们一起从影片中来感受这一激动时刻。

2、欣赏影片片段。(雪绒花两次在影片中出现,你能感受到哪里不同吗?生…。但每次在演唱形式和情感上都有所不同,一次比一次要丰富、强烈,从歌声里我们可以深深的感受到奥地利人民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对法西斯的愤恨!最后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合作演唱歌曲,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和情感把歌曲演唱一遍,老师唱二声部)

3、全体学生合唱歌曲。

(五)教师总结下课:

花是世间最美的象征,情是人间最赤诚的眷恋,在我们的成长岁月中,音乐将熏陶出我们美好的情感,培育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智慧。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4

教学目标:才才

1.冬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这一自然现象给音乐文化提供资源。虽然祖国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观其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

2.初步学习模拟方法创作歌曲。

教学重难点:

1.空拍

34555(55)|65432(22)|71222(22)

2.2和#2的音高区别

教学内容:

1.表演《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2.欣赏《踏雪寻梅》

教具准备:

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上课

(1)、师生问好

(2)、课前热身

二、情境导入

(1)、谈话:

师:一年有几个季节?生:四个

现在是什么季节?生:冬季

喜欢么?为什么?生:各种答。。。

(导出冬天里有雪,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也喜欢那么我们一起来一次冬之旅吧!

(2)、播放冬景

师:老师本人非常喜欢冬季,冬季里的美景吸引了我,特别是雪,因为雪花不仅能带来快乐还能带给我一个梦,怎样的梦呢?你们听!!!!

三、教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播放音乐

(2)、初听歌曲

带着问题聆听:

1、歌曲中有几种小动物?

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听后回答问题

歌曲的情绪(欢快)

1、播放歌曲中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声音以及其他冬眠的动物名称,为下面环节做铺垫)

(3)、初读歌词(加上动作)

(4)、再次聆听

带着歌词,简谱聆听,听一下或者看一下歌曲中出现了什么音乐符号

找出升号#指出难点讲解2和#2的区别(教唱时解决)

(5)、再次聆听

带着找出的难点重点聆听

(6)、教唱歌曲

1、教师范唱

2、跟琴模唱用“啦”模唱

3、学生填词

4、解决重点

35555(55)|65432(22)|

告诉小青蛙(呱呱)告诉小甲虫(嗤嗤)

71222(22)

告诉小刺猬(吱吱)

分组模仿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更直观的感受空拍,用动物

的声音来替代使学生更直观更准备的把握空拍。

5、集体跟唱

6、表演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圣诞老人看见我们表现的好给我们送来了礼物。(发放打击乐)

(1)、用各自的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2)、分组表演:舞蹈组、演奏组、演唱组

7、编创乐园

为歌曲编创歌词

三、欣赏《踏雪寻梅》

1、新课导入

有古诗《梅花》导入

2、播放梅花图片

踏着冬雪去寻找魅力的梅花

3、播放歌曲

四、拓展提高,完美结课

雪景非常美,但很少能看到了,因为人类的破坏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使全球变暖。所以我呼吁大家保护环境,从自我做起。谢谢!

教学反思:

?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是一首比较富有童真童趣的歌曲,内容中涉及到附点节奏,弱起小节和升记号三个主要的乐理知识点,旋律还是比较朗朗上口的,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将目光主要是聚集到了如何将课堂上得更加有趣,即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掌握歌曲。因此教学设计主要就是从目标入手,从关注学生的参与和关注音乐的聆听两个点展开设想:在导入部分,我以语言讲述四季更替,直接导入冬天的主题,在图片转换过程中以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的伴奏音乐作为背景音乐,作此设计主要是希望在无意识中让学生对歌曲旋律有一个初步的'感受,然后在学唱歌曲过程中涉及到的按节奏朗读歌词,配合伴奏音乐朗读歌词,在听音乐过程中寻找变化音,并跟琴演唱变化音等环节都是为了完成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准确掌握升号、弱起小节和附点节奏等乐理知识这两个课时教学重点而开展的;在基本完成学唱歌曲的任务之后,引导学生们为歌曲加入动作进行表演,则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巩固歌曲,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在创编和拓展环节中,我希望可以尽可能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创编能力,所以将创编由刚开始设想的改变冬眠小动物的名称,扩展到了对整首作品进行创编,当然愿望是美好的,但是否可以实现这个美好愿望,达到这个目标,还需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检验;拓展欣赏的部分,以动物找到了温暖的窝冬眠,对比延伸到依然挺立在凛冽寒风中的植物梅花,进而聆听《踏雪寻梅》,为下节课进行欣赏介绍做好一个提前的听力准备,另外我也准备了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几首与雪花和冬季相联系的作品:《雪绒花》、《铃儿响叮当》、《我像雪花天上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希望以此拓宽孩子们的聆听范畴,具体赏析几首作品则根据教学实践的开展加以取舍。

这节课应该说是比较顺利的按照自己所设计的教学环节上完了,学生的氛围也算是比较活跃,尤其是一起为歌曲加入动作,以及创编新歌曲的环节,学生还是给予了一定的正面积极的反馈,让我看到了五年级孩子非常可爱的一面,这一点让我十分欣喜。但整个教学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的:主要的一个问题应该算是自己的老问题的,那就是备课的内容依然太多,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法深入,而本课在设计时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中涉及到了要巩固附点节奏、弱起节奏,但在实践过程中,自己还是太急了,没有展开切实的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的操作练习;另外对于歌曲的掌握和熟悉,其实做的也还不够,演唱的部分如果安排更多的时间进行反复巩固会更好一些。

每一次的教学实践都是一次非常好的自我锤炼,再接再厉吧!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

2、通过实践活动——欣赏、摸唱、摸奏、再创造等方式,牢固地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

3、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力和勇敢的表演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西洋乐器可以分为哪几大类?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

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

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大管、单簧管。

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

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

2、揭示课题。

3、故事梗概。问: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

二、分段欣赏。作品中每个人物和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1、片段一,彼得出场5、老爷爷出场

2、片段二,小鸟出场6、狼出场

3、片段三,鸭子出场7、动物们的反映

4、片段四,猫出场8、智斗

9、放绳10捉狼11猎人出场

三、总结人物的个性与音乐的关系

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

小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子——双簧管——笨拙

猫——单簧管——狡猾的

狼——圆号——穷凶极恶的

老爷爷——大管——絮叨

猎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

四、分角色进行表演

五、根据每个小组的表演情况进行评奖。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2、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2、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2、学唱歌曲

(1)听一遍范唱录音。

(2)讨论歌曲的歌词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师生共同讨论)第一部分实际上只有两句歌词:“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歌声与微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第二部分是引申,描绘了“友谊花开遍地香”的情景。这首歌虽然短小,意义却不小。

(3)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部的歌谱,随后全体学生共同学唱歌唱部分的第二声部歌谱,应特别注意应“3-#5”处#5的音准。

(4)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教学的重点在对声音的要求上,注意低音不要压着唱,四拍的'长音要唱够时值。

(5)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重点放在第二声部(特别是最后两小节)。

(6)二声部合唱,最好是男女声各有一半唱第一声部,另一半唱第二声部。

3、小结

4、课后作业:按照教科书的要求,要背唱《歌声与微笑》这首歌曲(最好也能背唱第二声部),请同学们在课外多加练习,同时考虑为这首歌曲创编集体舞的动作。

学唱《在卡吉德洛森林》

这首短小精干的波兰民歌,具有三拍子音乐的舞蹈风格。初听时,引领学生作第一拍跺脚、第二、第三拍拍手的动作感受三拍子音乐的风格。前两个乐句要求用连贯的声音演唱,后两个乐句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二声部第二乐句接第三乐句处,注意唱准五度音程。结合教材中的练声曲,学习连音和跳音的唱法。

(二)欣赏男声合唱《游击队歌》,混声合唱《茨岗》。

?游击队歌》是我国老一辈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的代表作。它诞生在1937年的抗日烽火岁月。全曲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特点,曲调轻快流利,节奏活跃,富于变化,充满旺盛的活力,生动地刻画了游击健儿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形象和乐观昂扬的精神面貌。

?茨岗》是一部混声合唱,主要让学生接触浪漫派音乐的代表作曲家——舒曼的作品,体验茨岗人丰富的感情和富有异国情调的诗意。